夙昔爱林壑,遂怀泉石居。
下焉安所适,上焉荷唐虞。
无穷毕日欢,耻与放浪俱。
此意不自昧,付之耕凿馀。
秋凉入林薄,时复课儿书。
先民有遗诏,经训乃菑畬。

下面是对《水南别业四首其三》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夙昔爱林壑,遂怀泉石居。 表示自古以来就对林壑有着深深的喜爱,因此渴望居住在泉石之中,过着宁静的生活。
  2. 下焉安所适,上焉荷唐虞。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希望能够像唐尧、虞舜那样高尚的道德品质。
  3. 无穷毕日欢,耻与放浪俱。 意味着无尽的快乐来自于辛勤的工作,而不愿与那些放纵不羁的人为伍。
  4. 此意不自昧,付之耕凿余。 表明这种高尚的理念是明确且坚定的,将其付诸于勤劳耕作之余。
  5. 秋凉入林薄,时复课儿书。 描述了秋季凉爽时,孩子们会回到树林中进行读书学习的情景。
  6. 先民有遗诏,经训乃菑畬。 这里的“先民”指的是古代的人民或祖先,“遗诏”可能是指祖先留下的教诲或指示,而“经训”则是经典的教导。
  • 译文对照

  • 夙昔爱林壑,遂怀泉石居。 从小就喜欢山林幽静,于是渴望居住在泉石之间。

  • 下焉安所适,上焉荷唐虞。 但不知该往何处去,向往着能够像唐尧、虞舜那样高洁。

  • 无穷毕日欢,耻与放浪俱。 无尽的欢乐来自于勤奋工作,不愿与那些放荡不羁的人为伍。

  • 此意不自昧,付之耕凿余。 这种高远的志向不会迷失,而是将其用于耕作和开垦。

  • 秋凉入林薄,时复课儿书。 在秋天凉爽的时候,孩子们会回到树林里学习读书。

  • 先民有遗诏,经训乃菑畬。 古代的人们留下了教诲,经典教导我们应当从事农耕。

  • 关键词注解

  1. 夙昔:长久以来,长期以来。
  2. 林壑:指山林幽深之处,比喻隐居之所。
  3. 泉石居:形容生活在山泉和石头旁的隐逸生活。
  4. 下焉:指低微的地位或处境。
  5. 上焉:指高尚的品德或境界。
  6. 遗诏:古代帝王或贵族留下的遗嘱或命令。
  7. 经训:指儒家的经典教育。
  8. 菑畬:耕种,泛指农业活动。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诗中的“夙昔”、“林壑”、“泉石”、“遗诏”、“经训”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