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濯水边鹭,饮啄闲自如。
暮择芳渚宿,朝群清涟居。
帆樯日往来,箫鼓喧晴墟。
笑此烟波秋,都因名利疏。
濯影澄潭云,供餐回波鱼。
念尔兴远心,无营意常舒。
去去从所好,秋江多芙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元和五年(810)创作的。诗中描绘了鹭鸶在水边饮水啄食,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接着描述了暮色中鹭鸶选择芳渚作为栖息之地,清晨时则群聚于清涟之中。诗中还提到了帆樯往来的热闹场景以及箫鼓声声,营造出一种繁忙的氛围。然而,这些繁忙的景象却与鹭鸶无关,因为鹭鸶并不在意名利之事,它们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内心平静与自由。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译文:
水边的鹭鸶自由自在,
饮啄间尽显闲适之态。
傍晚时分,鹭鸶选择美丽的水草洲作栖宿之所,
清晨时分,鹭鸶则在清澈的涟漪中嬉戏。
帆樯往来,渔舟唱晚,箫声悠扬,
都为这宁静的秋日增添了一抹热闹。
笑对烟波浩渺的秋景
只因世间纷纷扰扰,名利之心渐疏离。
水边的鹭鸶倒映在水中,如云般澄澈,
它以水中的鱼儿为餐,生活简朴而惬意。
想起那鹭鸶远游的心志,无求无欲,常怀宁静之意。
随风而行,随水而去,追随心中所爱,
秋天的江面上多的是芙蕖盛开。
赏析:
这首诗以鹭鸶为题,生动地描绘了鹭鸶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鹭鸶饮啄间的悠闲,暮夜与晨曦间的恬静,以及与世无争的淡然。鹭鸶的选择与行为,成为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生活写照,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同时,诗中的景物描绘与人物描写紧密结合,相互映衬,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鹭鸶的生活状态,使得整首诗歌更具层次感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