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未老,夫已亡,事姑惟恐姑心伤。
妾幸不死得事姑,姑病经年惟妾扶。
但得姑好妾常侍,那惜此身成骨枯。
可怜阿母死时语,愿汝有妇还似汝。
不见贤郎丧汝时,三载居庐不出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姑未老,夫已亡: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去世的悲痛以及对自己年华未老的担忧。
  • 事姑惟恐姑心伤: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令祖母心生悲伤。
  • 妾幸不死得事姑:庆幸自己没有早逝,得以侍奉祖母。
  • 但得姑好妾常侍:只希望祖母身体康健,自己可以常伴祖母左右。
  • 那惜此身成骨枯:即使自己最终化作白骨,也不遗憾。
  • 怜阿母死时语,愿汝有妇还似汝:怀念母亲在世时的话语,希望自己能有像母亲一样的伴侣。
  • 不见贤郎丧汝时:遗憾未能见证贤良儿子失去妻子时的情景。
  • 三载居庐不出户:形容丈夫守孝三年,足不出户,以示哀悼。
  1. 译文注释
  • 姑未老,夫已亡:婆婆尚未老去,而丈夫却已经去世了。
  • 事姑惟恐姑心伤:我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会让祖母伤心。
  • 妾幸不死得事姑:幸运地没有被带走,得以继续照顾祖母。
  • 但得姑好妾常侍:只希望能看到祖母健康长寿,我可以常常陪伴在她身边。
  • 那惜此身成骨枯:即使化为白骨也无怨无悔。
  • 可怜阿母死时语,愿汝有妇还似汝:我怀念母亲在世时的话语,希望将来能有像她一样温柔体贴的伴侣。
  • 不见贤郎丧汝时:遗憾自己没能见到那位贤良的儿子失去了妻子。
  • 三载居庐不出户:丈夫守孝三年,不出门,以示对逝去妻子的哀悼。
  1. 赏析
    《聂孝妇歌》是一首表现孝道和家庭责任的诗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家庭价值观。诗中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她在丈夫去世后如何尽心尽力地照顾年迈的母亲,以及她对家庭忠诚、孝顺的形象。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念,以及它们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特定家庭悲剧的描述,更是对孝道、家庭责任和女性地位的一种深刻体现。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基本的家庭价值观和道德理念仍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