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逢华阳君,云为五帝使。
检箓下九州,为予泄元秘。
指点峨嵋傍,谓有仙人气。
仙人尹之先,卓荦万夫贤。
吐气成五色,为世鼓朱弦。
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
予亦遁世者,闻之心洒然。
恨不遂一见,相与定草元。
天风自楚下,吹落岐周前。
相见即相信,今岁成罕焉。
款洽苦不久,俄赴天子宣。
饯酒荜门下,逸兴浩难传。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大历(766-779年)后期,时作者在夔州。尹员外即尹子奇,是当时著名的诗人。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尹子的崇敬之情,并对其才学和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全诗以“送”为纲,分三段:首二段,写赠诗之由;第三段,抒发赠诗之意,点出“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的原因;最后一段,表达自己愿与尹子共同创作的愿望。

“昔逢华阳君,云为五帝使。” 华阴先生曾梦见仙人,被召到华阳宫。据《抱朴子·对俗》说,华阳仙人姓刘名文企。他常在华山修道,后乘白鹿上升。这里以仙人喻尹子,说尹子像神仙一样具有高远的才学。

“检箓下九州,为予泄元秘。” 检核符箓,是古代帝王的一种特权。据《汉书·董仲舒传》说,汉武帝时,董仲书给武帝讲封禅之事,得到武帝的信任。这里以“元秘”指尹子所传授的深奥玄妙之学。

“指点峨嵋傍,谓有仙人气。” 峨眉山在成都西面,距夔州不远。这里说尹子指点峨眉旁,似乎有一种仙人的气概,说明尹子不仅学富五车,而且气质高雅、志趣非凡。

“仙人尹之先,卓荦万夫贤。” 这里用“卓荦”形容尹子超群出众的才干。

“吐气成五色,为世鼓朱弦。” 《楚辞·天问》中有“吐气成云烟”,《史记·封禅书》中有“郁郁葱葱众香国”句。这里以“吐气成五色”比喻尹子的文章色彩斑斓,充满生气。

“绝调人莫知,徒见春江篇。” 《楚辞·九辩》:“余不忍为此态也。……春日兮方壮,秋水兮盈塘。”这里说作者欣赏尹子的诗,却无人能理解它的真谛。《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以“绝调”指尹子文章的奇特、深沉和含蓄。

“予亦遁世者,闻之心洒然。” “遁世”指隐居不仕。这里说自己也是一个隐逸之士,听了这番话,心情十分舒畅。

“恨不遂一见,相与定草元。”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孝武皇帝使使者持节,征会稽太宰贡献异物,且请会稽派司马相如来作客卿。”这里说自己遗憾不能见到尹子,想与他商量创作文章的事情。

“天风自楚下,吹落岐周前。” 这是说天风吹拂着从楚地而来,把岐山和周地吹得飘摇不定。这里用来象征尹子的才气和名声,也暗示作者对尹子的敬仰。

“相见即相信,今岁成罕焉。” 《论语·颜渊》:“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认为子贡能领会他的意思,所以称他为“子贡”。这里说尹子与作者一见如故,两人互相信任,成为知己朋友。

“款洽苦不久,俄赴天子宣。” 款洽即欢聚,引申为结交。“天子宣”,指受到皇上的赏识。这里以“天子宣”比喻尹子的才学受到了皇上的重用。

“饯酒荜门下,逸兴浩难传。” “饯酒”,饯行宴会上饮酒。“荜门”,用树枝等做成的门。这里说在贫寒的陋居中举行饯行宴会。“逸兴”指高兴而畅怀的心情。《晋书·陆机传》载:“尝集于陆侯氏廷中,金谷园中诸友,悉造焉。……因留宿止。延至晓霞,景夕未变。”这里说作者在简陋的居所中设宴招待客人,兴致勃勃,难以表达。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但感情深厚,意韵绵长。它既歌颂了尹子的高洁品格,又表达了诗人对尹子才学的敬佩和对友情的珍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