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境百虑息,所好在山林。
况此洞室閟,尘氛安可侵。
开帘见芳碧,迤逦闻鸟禽。
因之感宿好,笑歌梁甫吟。
丈夫志四海,何人识此心。
所以夷与惠,旷世怀高襟。
日夕凉风发,逸兴拂西岑。
沽酒共斟酌,惭无丝竹音。
扫石卧烟雾,听子广陵琴。
【注释】
- 石室:指山中石洞。纳凉:纳受凉风,即乘凉、避暑。六甥:指诗人的侄子辈。
- 老境百虑息:年高体衰后,百事烦扰都消失了,心境自然宁静。
- 所好在山林:最喜爱的地方是山林,意即喜欢清静幽雅的山林环境。
- 此洞室:此指石室。
- 尘氛:尘俗的纷扰,世俗的气息。安可侵:岂能侵入。
- 开帘见芳碧:推开窗帘看到外面绿草如茵。芳:芳香。碧:绿色。
- 迤逦:曲折连绵的样子。闻鸟禽:听到鸟儿和飞禽啼鸣。
- 因之感宿好:因此想起过去爱好的自然美。宿:长久地。
- 笑歌梁甫吟:高兴地唱起曹操的《梁甫吟》,这是歌颂汉末人民反抗暴政的英雄业绩的歌曲。
- 丈夫志四海:男子汉应该有广阔的胸襟。志:抱负、志向。
- 何人识此心:有谁知道我内心真正的感受呢?
- 夷与惠:指晋代陶渊明,他是隐逸之士,与世无争;惠子(庄子弟子),主张“无为而治”,也主张与世无争,故以之比喻自己。
- 旷世怀高襟:在世上是罕见的胸怀高尚情操的人。高襟:高雅的情怀。
- 日夕凉风发:太阳落山后,凉风徐徐吹来。
- 逸兴:超脱世俗的兴致。拂西岑:掠过西边的山岭。
- 沽酒共斟酌:买来酒大家一起喝。斟酌:斟酒酌满杯。
- 惭无丝竹音:感到惭愧,因为没有管弦乐器伴奏,无法尽情唱歌。
- 扫石卧烟雾:扫去石头上的草木,躺在烟雾弥漫的山间。
- 听子广陵琴:听子指子贡,广陵琴是一种古代名琴,相传为广陵王所传。
【赏析】
这两首诗是杜甫晚年退居成都草堂时写的,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淡泊名利的情趣。前一首写在石室避暑的情景,后一首写友人来访,同饮畅谈,以及自己弹琴自娱的情景,两首诗都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恬然自乐的情绪。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说:“老境百虑息。”意思是说,年老后百忧俱消,心境自然宁静。“所好在山林”,则表明了这种宁静心境的原因,是因为喜爱山林的环境。这四句写诗人退居成都后的心情,是全诗感情发展的线索。下面三句说:“况此洞室閟,尘氛安可侵。”既然喜欢山林,那就更应该远离尘嚣,这里用“闭关”的典故,表示自己愿意隐居山林,不愿与世俗往来,不受世俗的污染。以下两句说:“开帘见芳碧,迤逦闻鸟禽。”推开窗户一看,只见绿草如茵,花木葱茏;耳畔又响起了鸟禽的鸣声,这是多么令人愉悦的景象啊!“因之感宿好,笑歌梁甫吟。”于是想起过去在家乡的时候,常常喜欢唱起曹操《梁甫吟》这首歌颂汉末人民反抗暴政的英雄业绩的歌曲,高兴得哈哈大笑。这四句诗写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是全诗感情发展的另一个线索。最后两句:“丈夫志四海,何人识此心?”诗人感慨地说:“大丈夫应有广阔的胸襟,怎么能只认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这四句诗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和顶点,也是全诗感情的归宿。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说:“日夕凉风发。”太阳落山以后,凉风徐徐吹来,天气渐渐凉爽了。“逸兴拂西岑”,这时诗人的兴致很高,想登上西边的山岭再看一看风景。“沽酒共斟酌”,于是买了酒大家一起喝,边喝边谈论,十分愉快。“惭无丝竹音”,但觉得有点惭愧的是,没有管弦乐器伴奏,不能尽情歌唱。下面四句是写诗人在石室里避暑的情景:“扫石卧烟雾,听子广陵琴。”他扫去石头上的草木,躺在烟雾弥漫的山间,一边听子贡弹奏广陵琴,一边享受着清幽闲适的生活。这四句诗是全诗感情发展的第三个线索。最后两句说:“夷与惠,旷世怀高襟。”这里用晋代陶渊明的典故,说自己虽然像陶渊明那样与世无争,可是在世间却是难得的高人。“所以夷与惠”,“所以”就是“原因”。“旷世怀高襟”,意思是说,自己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境界,是因为在世间是难能可贵的高人。这最后两句诗是全诗感情发展的收尾。
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退居成都草堂时的心情和生活情景。前一首着重写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后一首着重写友人来访,同饮畅谈,以及自己弹琴自娱的情景。两首诗都洋溢着一种超脱世俗、恬然自乐的情绪。
从艺术上看,这两首诗都用五言律诗的形式写成。前一首每句五个字,共二十个字,后一首共八句四十八个字。这样整齐的韵律形式,显得格外和谐协调。
从内容来看,这两首诗都是写诗人退居成都草堂时的生活感受和精神世界。前一首着重写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后一首着重写友人来访,同饮畅谈,以及自己弹琴自娱的情景。两首诗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表达一种恬然自乐的情调。
从结构上看,前一首的结构是完整的。它先描写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面,然后转入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并进一步抒发自己对人生真谛的认识,最后归结到自己追求的远大的志向上来。后一首的结构也很完整,它先描写了一幅朋友相聚、欢歌畅饮的生活画面,然后转入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最后归结到自己追求的高洁情怀上来。
这两首诗都是朴实无华的风格。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同时杜甫又是一位具有高尚情操和深厚修养的诗人,所以他的诗歌又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两首诗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