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散林光,晨起坐前楹。
长天作绀碧,水映孤霞明。
散发把道书,恍然游太清。
会心欣有道,抚景澹无营。
但见修竹里,童子理茶铛。
嚣声远近绝,鸟来嘉树鸣。
微风吹落花,适与虫丝萦。
何必骖鸾鹤,端居超凡情。

【注释】

旭日散林光,晨起坐前楹。

长天作绀碧,水映孤霞明。

散发把道书,恍然游太清。

会心欣有道,抚景澹无营。

但见修竹里,童子理茶铛。

嚣声远近绝,鸟来嘉树鸣。

微风吹落花,适与虫丝萦。

何必骖鸾鹤,端居超凡情。

【赏析】
幽居诗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全诗以“幽居”为主题,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旭日散林光,晨起坐前楹。”描绘了诗人在清晨时分,坐在前院的柱子上,欣赏着阳光洒在树林中的美景。这里用“旭日”来形容阳光的美丽,用“散林光”来表达阳光照亮树林的景象。
颔联“长天作绀碧,水映孤霞明。”则是对天空和水面的描绘。诗人将天空比喻成绀碧色,用水映出的孤霞来表现水面的明亮。这两句诗通过色彩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颈联“散发把道书,恍然游太清。”描述了诗人在阅读道书时,仿佛进入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散发”形容诗人放下世俗的束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而“太清”则是指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尾联“但见修竹里,童子理茶铛。”则是对一个生活场景的描述。诗人看见一位童子正在修竹之中整理茶具,这种宁静的生活场景与前面描述的自然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理茶铛”不仅指的是整理茶具的动作,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诗人通过隐居生活的经历,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首《幽居诗》。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