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见迎梅又送梅,榴花五月雨中开。
江南芒种田家候,白下端阳客子杯。
古壁腥延蜗角上,空阶青引石衣来。
离肠何苦淹淹滴,用愧当年济旱才。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芒种时节,梅雨带来的湿润和清新。诗中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展现了梅雨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译文:
五月的梅雨,刚刚见到迎梅又送梅,榴花在五月的雨中绽放。
江南的芒种时节,农田里忙碌着农人。
古壁上的腥味蔓延到了蜗角上,空阶上的青草引得石衣飘落。
离别的忧伤为何如此漫长,让我感到惭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梅雨、榴花、农田、古壁、蜗牛、青草等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五月的梅雨,刚刚见到迎梅又送梅”,这里的梅雨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它通常出现在江南地区,尤其是在五月的时候。诗人用“迎梅又送梅”来描述梅雨的特点,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意。

“榴花在五月的雨中绽放”,榴花是一种鲜艳的花朵,它在五月的雨中绽放,显得格外美丽。这里既突出了榴花的美丽,也暗示了梅雨的滋润和滋养作用。

“江南的芒种时节,农田里忙碌着农人”,芒种是中国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农作物种植的开始。在这个时节,农田里忙碌着农人,他们为了丰收而辛勤劳作。

“古壁上的腥味蔓延到了蜗角上,空阶上的青草引得石衣飘落”,这里描述了一种自然景象。古壁上的腥味可能是因为潮湿的环境造成的,而蜗牛在古壁上移动留下了痕迹,这些痕迹被风一吹,就形成了青草和石头的痕迹。

“离别的忧伤为何如此漫长,让我感到惭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思念和愧疚之情。他因为无法陪伴爱人而感到遗憾和自责,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通过对梅雨、榴花、农田、古壁、蜗牛、青草等事物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观念和农耕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