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山宝荟蔚,能使流目迷。
高阁出树巅,连峰亘其西。
平生山中客,今来始攀跻。
浮图势更高,登之惮层梯。
聊此窗间眺,已觉飞鸟低。
平畴带曲水,遥见来时蹊。
高下各有适,物理将无齐。
【注释】
兹:这里。荟蔚:繁盛貌。迷:迷惑。
高阁出树巅,连峰亘其西:高高的亭子耸立在山顶上,连绵不断的山峰延伸至它的西边。
浮图:佛塔。势更高:塔的形势更加高峻。
惮:畏惧。层梯:阶梯。
聊此窗间眺:姑且在窗户里眺望。
平畴:平坦的原野。曲水:弯曲的水道。蹊:小径。
高下各有适:高低不同地方各自适应着不同的条件。
无齐:没有可比性。
【译文】
这山多么茂盛啊,令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高高的亭子耸立在山顶上,连绵不断的山峰延伸至它的西边。
我平生是个山中人,今天才来到这里,开始攀爬山峰。
佛塔的形势更加高峻,登它需要担心梯子不够长。
姑且在窗户里眺望,已感到飞鸟低垂。
平坦的田野和曲折的河流相映衬,遥望着来时路上的小路。
高下各有适宜,自然界的规律没有什么可以比的。
【赏析】
《登虎丘寺阁》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虎丘山上的景致。虎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因传说中的伍子胥墓而名,风景秀丽,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这首诗就是诗人登临虎丘山时的所见、所感。
全诗以“登”字领起,紧扣题目,一气呵成。开篇即写虎丘之山的茂密秀美;次写登山的艰辛与登高望远的喜悦;第三句写登上虎丘寺阁,俯瞰山下的景色;第四句写虎丘寺阁的高耸入云,令人产生敬畏之情;第五、六句写虎丘寺阁的气势凌人,令人产生攀登的愿望;第七句写登上虎丘后所看到的景色;尾联写虎丘的地势高低不一,但都有它们各自的适宜之处,自然规律不可违逆。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