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皇曾赫怒,授戟爪牙臣。
筹策无衡敌,艰危不顾身。
饮流收众捷,行间散多狺。
借问今戎吏,谁堪与等伦。
岁暮杂题示儿复闻十首肃皇曾赫怒,授戟爪牙臣。
筹策无衡敌,艰危不顾身。
饮流收众捷,行间散多狺。
借问今戎吏,谁堪与等伦。
注释:
- 肃皇曾赫怒,授戟爪牙臣:这里指肃宗皇帝曾经愤怒地授予了军队的指挥权,作为将军和士兵的象征。授戟意味着授予武器,爪牙则是指勇猛的士兵,他们被赋予了军队中的领导和指挥权。
- 筹策无衡敌,艰危不顾身:在战争中,士兵们需要制定策略来面对敌人,这需要有智慧和决断力。而当形势严峻、危机四伏时,士兵们仍然勇敢地坚守岗位,不怕牺牲。
- 饮流收众捷,行间散多狺:在这里,“饮流”可能指的是战士们在战斗中收集水源,以保持战斗的持续。“行间”可能指的是战场上的间隙,士兵们在这些空隙中分散开来,寻找敌人的弱点或进行休息。“多狺”则可能指的是士兵们之间相互警惕、互相保护的情景。
- 借问今戎吏,谁堪与等伦:在这里,“戎吏”指的是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作者在询问,现在这些负责军事事务的官员,谁能与自己相比?这里的“等伦”可能指的是地位、才能或者品德等方面相当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战争和士兵的诗歌,通过描写士兵在战乱中的生活和表现,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勇敢。诗中充满了对战士英勇无畏、不畏艰险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士兵的伤害。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战争背后的真相和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