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一何广,周原亦膴膴。
碣石既东表,雁岭复西阻。
驱车五原上,北眺长城下。
列侯半城守,两阶尽干羽。
回首望咸阳,兴言陟其岵。
谁为北山诗,之子行将父。

赠别黄平倩编修 其二

汉道宽广,周原肥沃。
碣石耸立东边,雁岭矗立西边。
驱车五原上,北眺长城下。
列侯半城守,两阶尽干羽。
回首望咸阳,兴言陟其岵。
谁为北山诗,之子行将父。

注释与翻译:

  • “汉道一何广”:汉朝的道路多么宽广(比喻国家或事业的辽阔)。
  • “周原亦膴膴”:周朝的原野多么肥沃(指土地资源丰富)。
  • “碣石既东表”:碣石已经坐落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了(暗示着时间或空间的变迁)。
  • “雁岭复西阻”:雁岭再次向西阻挡(可能象征着某种困难或挑战)。
  • “驱车五原上”:在五原这个地方驱车上路(描述旅行的场景或目的)。
  • “北眺长城下”:往北方远眺长城下(表达一种对家乡、国家的眷恋之情)。
  • “列侯半城守”:守卫城池的列侯有一半之多(反映出军事力量的分布或战争的影响)。
  • “两阶尽干羽”:两个台阶都充满了干戈之声(形容战争的频繁或激烈)。
  • “回首望咸阳,兴言陟其岵”:回望咸阳城,我不禁感慨万千(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 “谁为北山诗,之子行将父”:是谁创作了《北山诗》,而我即将成为他的父亲(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代际之间的传承)。

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首句“汉道一何广”以宽广来形容国家,寓意着国家疆域的广阔无垠。接着“周原亦膴膴”则用肥沃的土地来比喻国家资源的丰富。此外,“碣石既东表”和“雁岭复西阻”分别描绘了自然地理的特点,同时也暗示了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诗中多次提到“五原”、“长城”、“列侯”等元素,这些词汇不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也反映出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现实背景。尤其是“两阶尽干羽”,更是直接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不安。而“回首望咸阳,兴言陟其岵”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不仅是对国家和历史的回顾,也是对个体命运的思考。它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自然和人文、和平与战争,展示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复杂感受。最后一句“谁为北山诗,之子行将父”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传承的期望,体现了诗歌的深远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