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古城尽禾黍,故国荒凉变今古。
秦地山河满夕阳,汉家宫阙随尘土。
咸阳昔时何壮哉,离宫复道飞空回。
五陵白日歌钟起,三辅红尘车骑来。
一朝坐见繁华歇,冠盖散为烟雾灭。
草木犹缠战血腥,丘墟尚带行轮辙。
年代悠悠经几秋,空馀渭水向东流。
回中古道无游辇,关内何门寻故侯。
伤心此地不能道,惆怅雄图成蔓草。
惟有终南万仞青,年年阅尽行人老。
古咸阳行
长安古城尽禾黍,故国荒凉变今古。
秦地山河满夕阳,汉家宫阙随尘土。
咸阳昔时何壮哉,离宫复道飞空回。
五陵白日歌钟起,三辅红尘车骑来。
一朝坐见繁华歇,冠盖散为烟雾灭。
草木犹缠战血腥,丘墟尚带行轮辙。
年代悠悠经几秋,空馀渭水向东流。
回中古道无游辇,关内何门寻故侯。
伤心此地不能道,惆怅雄图成蔓草。
惟有终南万仞青,年年阅尽行人老。
译文:
长安城已不再有庄稼和稻谷,昔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昔日的秦地山河如今只剩下夕阳下的余晖,而汉家的皇宫也随着尘土被掩盖。曾经的咸阳是多么的壮观啊!宫殿的复道在风中飘荡。五陵的太阳升起时,歌声和钟声此起彼伏,三辅地区的尘埃飞扬着,车马络绎不绝。但是一旦坐在高堂之上,就看到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现在都成了过客,他们曾经的荣华富贵就像烟雾一样消散了。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春秋,但草木依旧缠绕着战争的血腥味,古老的山丘上还留有行驶的痕迹。岁月流转,经历了许多年月,这里仍然是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无法说出心中的悲痛。只能望着那曾经的雄图大略,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景象。只有终南山那万丈的青翠始终不变,每年都有人在那里度过时光,直到年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通过对古代都城的兴衰变迁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以长安城作为背景,通过对长安城的变化进行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通过对长安城的变化进行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生和现实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古咸阳”指的是长安城,它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之一,也是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在诗中,诗人通过对长安城的兴衰变迁进行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诗人通过描写长安城昔日的繁荣景象,以及现在的荒芜破败,表达了对于历史和人生的深深感慨。
诗中的“离宫复道飞空回”描绘了长安城昔日的壮丽景象,宫殿的复道在风中飘荡,如同在空中飞翔。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而“一朝坐见繁华歇”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繁华景象的失望和哀叹。诗人感叹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荒芜。
诗中的“五陵白日歌钟起”描绘了长安城五陵地区的景象。在这里,白日的阳光和歌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然而,这只是一种短暂的繁华,很快就会消失。而“三辅红尘车骑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繁华的短暂和无常。车马络绎不绝,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很快就会消失。
诗中的“一朝坐见繁华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繁华景象的失望和哀叹。诗人感叹曾经的繁华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一片荒芜。而“冠盖散为烟雾灭”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繁华的短暂和无常。车马的冠盖在烟尘中散去,成为了一种虚无的存在。
诗中的“草木犹缠战血腥”描绘了长安城周围的自然环境。虽然经过战争的洗礼,但草木依然缠绕着战争的血腥味。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而“丘墟尚带行轮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芜的面貌。旧有的山丘已经被车轮的痕迹覆盖,显得更加荒凉。
诗中的“年代悠悠经几秋”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感慨。岁月的流转带来了无数的变化,但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过去。而“空馀渭水向东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迁和流逝的感觉。渭水在东流的过程中,带走了无数的往事和回忆。
诗中的“回中古道无游辇”描绘了长安城郊外的交通状况。古道上没有车辇往来,只有风吹过的沙尘和远处传来的鸟鸣声。这样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而“关内何门寻故侯”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的气氛。关内的道路上没有寻找到昔日的故侯,只留下了一片寂静。
诗中的“伤心此地不能道”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土地的悲伤和无奈。他感到心痛和无助,无法向人们诉说这片土地的故事和经历。而“惆怅雄图成蔓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悲伤的感觉。曾经的雄心壮志现在已经变得像蔓草一样蔓延开来。
诗中的“惟有终南万仞青”描述了长安城外终南山的美丽景色。这里的青翠万丈,让人心旷神怡。每年的春夏秋冬,都有人来此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而“年年阅尽行人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丽的景象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每年都会有人来这里观赏美景,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