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轻不奈晚多风,春尽回塘落絮空。
杨柳阴迷三十里,画楼何处卷帘栊。

柳塘飞燕

身轻不奈晚多风,春尽回塘落絮空。

杨柳阴迷三十里,画楼何处卷帘栊。

注释:

身轻不奈晚多风:身轻指燕子飞行轻盈,不耐多风。

春尽回塘落絮空:春天结束时,池塘上的柳絮飘散了,变得空旷。

杨柳阴迷三十里:杨柳的阴影遮住了三十里地,形容柳树茂密。

画楼何处卷帘栊:在画楼上,何处能卷起帘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将春日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句“身轻不奈晚多风”,以燕子的视角,表达了它们对春风的感受。燕子虽然身体轻盈,但面对多风的夜晚,还是有些无奈。这里,诗人用燕子的视角,展现了春风的变化,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第二句“春尽回塘落絮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天即将结束,池塘上的柳絮已经飘散,变得空空荡荡。这里,诗人运用了“回塘”和“落絮”两个关键词,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景。

第三句“杨柳阴迷三十里”,继续描绘了杨柳的美丽。杨柳的阴影遮天蔽日,笼罩着三十里的地方。这里,诗人运用了“杨柳阴”和“迷三十里”两个关键词,形象地展现了杨柳的茂盛。

尾句“画楼何处卷帘栊”,则是对整个景象的升华。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诗人不禁想起了画楼里的人们。他们在何处能卷起帘子欣赏这美景呢?这里,诗人运用了“画楼”和“卷帘栊”两个关键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燕子、杨柳、画楼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