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
师行当祃祭,坛卜戮番生。
【注释】
纛(dào):古代军队指挥用的旗帜。
祃(mà):古代祭祀时,在出征前祭告军旗的仪式。
生:同“性”,指蕃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观军容使归京》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描写军队的装备和仪仗来反映唐代军容制度的严整和军队的强大实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对军队的高度信任与依赖。
首联两句写军中旗帜的威仪。“发乱野牛惊”意思是说,因为旗子上的羽毛凌乱而引起野牛惊慌失措。这里的野牛象征了军队的威慑力量,也暗示着军队的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接着“神专大将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军队的统帅(大将在营)是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意志就是全军的意志,军队的行动都是以他为中心进行协调的。这里用“专”字来形容统帅的作用,表明统帅在军队中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颔联两句写军队出征前的仪式。“师行当祃祭”意思是说,军队在出发前需要进行祭告神灵的仪式(祃)以祈求保佑平安;“坛卜戮番生”意思是说,如果发现蕃人(吐蕃)生事作乱,就要在神前祷告,请求神灵惩罚他们。这里的“坛卜”是指向神灵祈求保佑的行为,“戮番生”则是指对叛乱者进行惩罚。这两句诗反映了唐玄宗时期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方式,以及统治者对军队的高度信任与依赖。
全诗通过对军队装备、仪仗和出征仪式的描绘,展示了唐代军容制度的强大和威严。同时,诗人通过对比野牛和军队的威严,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