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湖上杖藜行,水碧沙明眼界清。
得句漫题萧寺壁,逢僧闲问远山名。
莓苔有径俱人迹,花柳无村不鸟声。
回首却惊归路晚,几时听鼓再离城。

《山行限韵 其一》是一首明末清初诗人马中锡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春日湖边赏景的愉悦之情。现对诗歌逐句进行释义如下:

  1. 春风湖上杖藜行:“春风”指的是温暖的春风,通常春天的气候温暖而宜人,适合户外活动。“湖上”表明地点是在湖边,可能是作者在春季的一个悠闲时刻来到湖边。“杖藜”是一种古代的拐杖,通常由竹子或木头制成,用于辅助行走。“行”表示步行或者行走。“杖藜行”即手持拐杖在湖边行走,给人一种宁静、自在的感觉。
  2. 水碧沙明眼界清:描述了湖水的颜色和沙滩的清晰,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里的“碧”可能是指清澈见底的湖水,而“沙明”则是指沙滩上的沙粒在阳光下反射出明亮的光芒。“眼界清”意味着视野开阔,心情舒畅。
  3. 得句漫题萧寺壁: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随意在寺庙墙壁上题诗作画的行为。“得句”指得到灵感后创作的句子,“漫”字在这里表示随意或不拘小节。“题萧寺壁”则是在萧寺(可能是一种佛教寺庙)的墙上题写诗句。这显示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以及对宗教场所的尊敬。
  4. 逢僧闲问远山名:描述了诗人在遇到一位僧人时,与他闲聊关于远方山峰的名称。这显示了诗人与当地人的交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好奇和尊重。
  5. 莓苔有径俱人迹:描绘了沿着一条布满莓苔的小道前行的情景,小径上处处可见人们留下的足迹。这个描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氛围。
  6. 花柳无村不鸟声: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花朵和柳树,听到鸟儿的叫声。这种描述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
  7. 回首却惊归路晚:表现了诗人回头一望时,发现回家的路已经变得非常晚了,这里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和对时间的感知。
  8. 几时听鼓再离城:表达了诗人对于何时再次离开这个城市去听鼓的疑问。这可能反映了他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思考,或者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或憧憬。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春天湖边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诗句的逐一释义和赏析,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美,还能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