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鬣东瓯一竖儒,片言误主擅黄枢。
气凌七贵犹馀鸷,颐使千官尽若驽。
此后正人方贴席,从前同党几张弧。
笑君十载为公相,不得徐生一束刍。
挽罗峰 其二
长鬣东瓯一竖儒,片言误主擅黄枢。
气凌七贵犹馀鸷,颐使千官尽若驽。
此后正人方贴席,从前同党几张弧。
笑君十载为公相,不得徐生一束刍。
赏析
第一句:长鬣东瓯一竖儒
- “长鬣”指长长的头发,这里可能指的是陆铨自己或他的朋友,有着一头长长的黑发,象征着他们的学识和威严。“东瓯”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这里的文人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卓越的才能。“一竖儒”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正直、刚毅的性格特点,如同直立的竹简一样,代表着他们的学问和品质。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陆铨及其同辈人的尊敬和钦佩。
第二句:片言误主擅黄枢
- “片言”意味着言辞虽少,但足以影响决策,显示他们言语中的分量。“黄枢”指的是黄门(皇帝的侍从官)中的权力中心,也隐喻着他们在朝中的重要地位。这句诗揭示了陆铨等人在朝廷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尽管他们的话语可能只有寥寥数语,但却能左右朝政,显示出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口才。
第三句:气凌七贵犹馀鸷
- “气凌”表示气势压倒,形容他们的威势强大到足以压倒其他贵族。“七贵”指的是古代的七个贵族阶层,这里泛指权贵。“犹馀鸷”则表明他们虽强,但仍不失锐气和决断力。此句展现了他们对权力斗争和朝廷纷争的无畏和坚定态度。
第四句:颐使千官尽若驽
- “颐使”是指指挥、使唤,这里指他们有能力控制或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千官”泛指朝廷中的各种官员和臣子。“若驽”则表示这些人虽然众多,但都显得无能无力,无法与他们相提并论。这句诗反映了陆铨等人在朝中拥有极大的权威和掌控力,使得其他官员不得不服从,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
第五句:此后正人方贴席
- “正人”指的是品行端正、有道德的人,这里指陆铨等正直的官员。“贴席”原指铺在床上的席子,这里比喻这些正直的人如被铺设好的席子般稳固而有序。此句强调了陆铨等人在朝廷中的地位稳定可靠,他们的存在使得政治更加公正和谐。
第六句:从前同党几张弧
- “同党”指的是过去与陆铨等人有相同立场或利益的人,这里泛指旧日的盟友或支持者。“几张弧”用来形容这些人虽然曾与陆铨等人合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影响力逐渐减弱,最终成为无足轻重的存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第七句:笑君十载为公相,不得徐生一束刍
- “笑君”指嘲笑陆铨等人,可能是对他们的批评或讽刺。“十载”表示十年的时间,暗示陆铨等人在朝中任职已久。“徐生”可能是指某个人的名字,这里用来反衬陆铨等人的才华横溢,即使没有徐生的才华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一束刍”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用品,这里比喻陆铨等人的贡献和价值。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陆铨等人的赞赏和对其长期执政的评价。
结语
《挽罗峰 其二》通过丰富的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陆铨等人在明朝时期的官场生活和其个人魅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和怀念,也反映了明朝官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