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京洛赋羁愁,梦寐空怀故国秋。
江上一枝才入手,却疑身坐白蘋州。
注释:
折岸蓼入供胆瓶 其一:将河岸上的蓼花插进瓶中,以供观赏。折,折断、剪断。
频年京洛赋羁愁:频繁在京城洛阳赋诗作画,寄托自己的羁旅愁思。频年,多次。京洛,指洛阳。
梦寐空怀故国秋:梦中常常怀念家乡的秋天景象。梦寐,梦中,比喻心中所想。故国,故乡。
江上一枝才入手:在江边采摘一枝蓼花刚放到瓶子里时。江上,指长江边上,即作者所在的地点。
却疑身坐白蘋州:却又怀疑自己真的坐在了白苹(一种草)洲上。白蘋州,即白苹洲。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江州时所作。《唐才子传》记载,白居易“尝于江州建浮云楼及望水亭,与宾客宴饮赋咏其中”,因此此诗当为晚年流寓江州时的所作,诗题中的“京洛”和“白苹”都是当时诗人所在之地。
首句点明“折”的对象——岸边的蓼花,次句写其被折后,插入瓶中供人观赏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这株蓼花的喜爱之情。三四句则由物及情,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情怀。“频年京洛赋羁愁”,“江上一枝才入手”,两句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深情。尤其是第三句用典入诗,化用王粲《登楼赋》中“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文选》卷二五)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尾联“却疑身坐白蘋洲”,则是从“白蘋洲”联想到自己可能真的身在白蘋洲上。这两句既是实写,又含有诗人的幻想与夸张。全诗以景语开头,中间两联抒情,最后一句收束。全诗意境清新,感情真挚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