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五月黄梅雨,湿云不断生远水。
风流太守竹鹤翁,家住江南水云里。
兴来挥洒出画图,高峰掩映云模糊。
江回路转草堂静,雨崩沙塌溪桥孤。
钤山堂中群玉府,此幅远淡尤足数。
宪使先生最爱才,玉堂学士真博古。
到处护持如有神,携来长安手泽新。
高人韵士千年迹,孝子慈孙百代珍。
江南五月黄梅雨,湿云不断生远水。
译文:江南的五月,正是梅雨季节,绵绵细雨如烟,湿润了远处的云雾。
注释:黄梅雨,指梅雨季的雨水,多在农历五、六月间。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江苏、浙江、安徽等省。
赏析:诗人以“江南五月黄梅雨”作为开篇,描绘了江南五月梅雨时节的自然景观。这里的黄梅雨,不仅指的是梅子成熟后的雨水,更是指那种绵密而深沉的雨意。诗人用“湿云不断生远水”来形容这种雨景,既表现了雨丝连绵不绝的特点,又描绘了雨滴落在水面上的涟漪,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
风流太守竹鹤翁,家住江南水云里。
译文:风流潇洒的太守竹鹤翁,家住在江南那片水云缭绕的地方。
注释:竹鹤翁,可能是指一个名叫竹鹤的官员。太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的职称之一,此处指代竹鹤。水云,形容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也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赏析:此句通过赞美竹鹤翁的风度,引出了他居住的环境——江南水乡。诗人以“风流太守竹鹤翁”形容竹鹤,既突出了他的风雅与高洁,又表达了对竹鹤人格的敬仰之情。接下来,诗人通过“家住江南水云里”一句,将竹鹤的身份和居住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既为后面的描写铺垫,又增添了诗意。
兴来挥洒出画图,高峰掩映云模糊。
译文:兴致来了就挥洒作画,山峰掩映在云雾之中,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丹青。
注释:挥洒,意为画画或写文章时心情舒畅,笔势流畅自如。画图,指绘画。兴来,即兴致来了。高峰,指山的高处。云模糊,形容云雾缭绕,使山峰显得若隐若现。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情和画面效果。诗人在兴致勃勃之际,挥毫泼墨,创作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图。画面上,山峰巍峨壮观,被云雾轻轻掩映,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这种描绘手法既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又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江回路转草堂静,雨崩沙塌溪桥孤。
译文:江流曲折绕过茅屋(草堂),此时草堂显得格外宁静,但一场暴雨让小溪边的桥变得孤零零的。
注释:江路,即江流。回旋,指江流曲折蜿蜒。路转,指道路弯曲处。草堂,泛指简陋却别具一格的小屋。雨崩,形容雨势猛烈。沙塌,指泥沙堆积而成的台阶崩塌。溪桥,指小溪上的桥梁。
赏析:此句继续描绘了诗人在草堂中所见之景。江流曲折,绕过茅屋(草堂),使得草堂周围的风景变得更加宁静。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了这份宁静,小溪边的桥被冲得只剩下一块块泥泞的台阶,显得有些孤零零的。这种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又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钤山堂中群玉府,此幅远淡尤足数。
译文:钤山堂中收藏着众多珍贵无比的宝物,其中最珍贵的一幅画作远看淡雅无华。
注释:钤山堂,可能是某个藏书楼或博物馆的名称。群玉府,形容堂中的藏品琳琅满目,如同玉石一般珍贵。此幅,指这幅画作。远淡,指画作的画风清新淡雅。尤足数,意味着这幅画作最为珍贵。
赏析: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画作的评价。钤山堂中收藏着众多珍贵无比的宝物,其中最珍贵的一幅画作远看淡雅无华。这种评价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又表达了他对于画作独特韵味的赞赏之情。同时,这句话也为下文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宪使先生最爱才,玉堂学士真博古。
译文:宪使先生最爱才华横溢的人,而玉堂学士真正懂得博大精深的知识。
注释:宪使,古代官职名,负责司法监察工作。先生,是对年长者的尊称。玉堂学士,指文官中的学士一类职务。博古,指广博的学识。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学者的敬仰之情。宪使先生最喜爱那些才华横溢的人,因为他深知这些人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而玉堂学士则真正懂得博大精深的知识,因为他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两位学者的形象,既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又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高人韵士千年迹,孝子慈孙百代珍。
译文:高人雅士留下了千年的足迹,孝子慈孙的事迹流传百世,都被视为珍宝。
注释:高人,指有才能的人。韵士,指有文学才华的人。千年迹,指这些高人雅士留下的足迹跨越了漫长的时间,成为历史的见证。孝子慈孙,指孝顺父母的孩子和孙子。百代珍,意味着这些事迹被后人传颂,成为永恒的财富。
赏析:整首诗围绕“画”、“人”展开叙述,既有画家竹鹤翁的作品,又有其本人的人品和才学,还有宪使先生、玉堂学士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诗人通过对这些人物和事迹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此外,这首诗还蕴含着对自然美景、文化传承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