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 陈恭尹(1631年-1700年)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对题杖句嘲黄士俊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注释:

竹杖纱巾,一任清风抚琴。

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

燃苇烹茶,宝鼎浪中浮蟹眼。

对祭酒句

燃苇烹茶,宝鼎浪中浮蟹眼;

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

译文:

点燃芦荻烹煮茶叶,炉火中螃蟹眼睛浮起波纹;

倚靠松树饮酒,金杯中龙鳞闪烁光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林间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逃避以及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这首诗体现了陈恭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渴望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如“燃苇烹茶,宝鼎浪中浮蟹眼”中的悠然自得,“倚松酌酒,金杯影里动龙鳞”中的闲适自在。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

这首诗也反映了陈恭尹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他认为在世事纷扰中,保持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选择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以此来实现自己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索和追求。

这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山林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致远、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危而不持,颠而不扶”与“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林隐逸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它启示我们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态度,去寻找真正的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有勇气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自己的内心追求和理想目标。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明末清初诗歌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因此,这首诗不仅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更应引发我们对生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