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眉高隼骨铮铮,杖锡胡僧意气横。
稳坐蛟龙方濯足,不知风雨夜来生。
【解析】
此诗是杜甫的咏怀之作。“偶过六莹堂十一侄以画轴索题时方七龄好尚如此,知为英物也”是第一首,“长眉高隼骨铮铮,杖锡胡僧意气横。稳坐蛟龙方濯足,不知风雨夜来生”是第二首。
其一:
注释:
(1)偶过:偶尔走过。
(2)六莹堂:在河南洛阳,唐睿宗时建,玄宗时改修。后改为集贤院,即今国家图书馆所在地。
(3)十一侄:杜甫有十一个儿子,其中十个儿子都有才学,只有第十一子杜位没有才学,所以杜甫称他为“不肖”。
(4)画轴:指画卷。
(5)索题:索求题跋。
译文:
偶遇路过六莹堂,我十一岁的侄子拿着画轴给我题写诗句,那时他还是七岁,喜欢的东西和成人一样。我猜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英杰。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但仍然对侄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材。诗人在偶遇侄子索题时,感叹侄子年幼好学,才华出众,并对其将来能成为一代英才表示了极大的期望。诗人用“偶”“十载”等字写出了时间之久,又用“长眉”“高隼”等词描绘出侄子的英俊潇洒,更通过“英物”一词赞美其不凡的才华。最后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不知”与“风雨”两个词语,既表明侄子当时尚未成才,又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全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杜甫对侄子深深的关爱之情。
其二:
注释:
(1)偶过:偶然路过。
(2)六莹堂:在河南洛阳,唐睿宗时期建立,玄宗时期改作集贤院,即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所在地。
(3)侄:杜甫有十二个儿子,除了十一、十二两兄弟早逝外,其他九个都有很好的才学,杜甫称之为“诸郎皆秀发”。
(4)画轴:指绘画的卷轴。
(5)索题:索求题跋。
译文:
我偶然路过六莹堂,我的十一岁侄子拿着画卷给我题写诗句。那时他才七岁,喜欢的东西和成人一样。我猜想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英杰。
赏析:
这是一首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在偶遇侄子索题时,感叹侄子年幼好学,才华出众,并对其将来能成为一代英才表示了极大的期望。诗人用“偶”“十载”等字写出了时间之久,又用“长眉”“高隼”等词描绘出侄子的英俊潇洒,更通过“英物”一词赞美其不凡的才华。最后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不知”与“风雨”两个词语,既表明侄子当时尚未成才,又暗含了诗人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担忧。全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杜甫对侄子深深的关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