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玉一枝,风节清如许。
扫榻致秋阴,鹧鸪啼莫雨。
注释:湘江之畔的竹,玉质般清白,它的气节如此高洁。扫去席上的秋阴,鹧鸪在啼鸣不要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南时所作。他看到湖南湘江一带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就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竹子的高洁,第二句用“扫”字写出了竹子高洁的风骨,第三句写诗人与竹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第四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湘江玉一枝,风节清如许。
扫榻致秋阴,鹧鸪啼莫雨。
注释:湘江之畔的竹,玉质般清白,它的气节如此高洁。扫去席上的秋阴,鹧鸪在啼鸣不要雨。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南时所作。他看到湖南湘江一带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就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写竹子的高洁,第二句用“扫”字写出了竹子高洁的风骨,第三句写诗人与竹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第四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解析 第一句: - 关键词:美人、久不见 - 注释:这里提到的“美人”可能是诗中的一位女性,或者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情人。"久不见"表达了长时间的分离和对重逢的渴望。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美人的深切思念。长时间未见,使得两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也增加了相见时的喜悦与不舍。 第二句: - 关键词:此地、偶相过 - 注释:这里的“此地”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点。"偶相过"意味着偶然间相遇。
注释: 春陇耕云:春天在陇上行耕,云气缭绕在田间。 耕业依先陇:耕种的事务都依赖着先祖的土地。 遗安属隐君:留下安稳和平安给你的隐居主人。 绿畴三寸雨,黄犊一犁云:绿色的田野上只有三寸的雨水,黄色的牛只有一犁耕作。 草际春阴合,花边晓色分。 鹿门有高士,端可与同群:草之间是春天的阴暗,花朵旁边是清晨的阳光。 鹿门山有位高士,可以与他一起共度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春耕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农耕
这首诗是诗人对张道士的回信。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和注释: 1. 见说辞京国,端居又一年: - “见说”意为“听说”,“辞京国”指的是辞去京城的生活,这里可能指辞官或远离官场。 - “端居”意为“闲居”,“又一年”表明已经过了一个年头。 - 整句表达了诗人得知张道士辞职后,自己又过了一段时间的闲居生活。 2. 诗瓢寒挂月,丹灶暖生烟: - “诗瓢”指的是写诗用的文房四宝之一,即笔筒。 -
【注释】: 为月上人赋 :指为月上人所作的诗。 云轩:指云中的车。 高僧忘世相,缚屋就云深:意谓高僧不拘泥世俗的名利观,他选择了一个幽静的角落建起寺庙。 静看千峰白,幽栖半榻阴:意谓在寺庙中静静地观察山峰一片雪白,自己则半隐半现地栖息于半榻之中。 卷舒虽有态,去住本无心:意谓即使有时卷起或舒展(即云),但并无刻意为之的意思;虽然有时飞去或停留(即云),但并无刻意之意。 我亦求闲者,何时一访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一室大如斗:描述了一个宽敞的房间,大小如同一个斗一样,意味着房间非常之大。 2. 床留三尺琴:房间中只有三尺宽的床,而床旁放着一张三尺的琴。这暗示了房间的主人可能是一个非常爱好音乐的人。 3. 苍松存古操:房间内摆放着苍劲有力的松树,象征着古老的文化和精神。 4. 灵籁发遗音:灵籁是古代传说中神仙弹奏乐器的声音
早春言怀寄友 十日九风雨,吟边无好春。 注释:十天之内有九天下雨,没有好春景可以欣赏。 赏析:诗人以“十日九风雨”形容自己所处的环境,天气阴雨连绵不断,使得原本期待的好春景也不复存在。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期待和失望,同时也反映了他所处的困境和心情。 怀人望南浦,借酒问西邻。 注释:怀念朋友,望着南方的江滨(浦),借酒向邻居询问。 赏析:诗人通过怀念朋友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注释】 ①滴翠峰:指山峰上树木繁茂,绿意盈盈,像翠玉滴落。 ②高竦秀:耸立而秀丽。 ③虚岚:空蒙的山岚。 ④太古春:指远古时代春天的景致。 ⑤祥烟生几席:几案上弥漫着吉祥的气息。 ⑥爽气逼衣巾:清爽的风扑面而来,令人感觉舒适。 ⑦绝顶:山的最高处,通常也是最险峻的地方。 ⑧巍然:高峻的样子。 ⑨隔世氛:隔绝世俗的污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前四句赞美滴翠峰的高耸、秀丽、青翠和空蒙
注释: 自适闲边趣,谁言分外求。看山一瓢酒,载月五湖舟。秋水清吟思,西风冷钓裘。惟应陆甫里,千古可同流。 译文: 在悠闲的角落寻找乐趣,谁说这不是一种额外的追求。看着山峰,就像喝一杯酒一样欣赏;乘坐着小船,就像在月光下的湖上旅行。秋天的湖水清澈,让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秋风寒冷,却让人感到钓鱼人的温暖。只有陆子冈的渔村,才能像古人那样与天地合一,成为永恒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题画扇上的次韵
【注释】 丹霞洞:山中名胜。 路从林谷转,门向石岩开:山间小路曲折,洞口对着岩石。 晴色薰瑶草,丹光映碧苔:山间的阳光照射着生长在山崖上的草,阳光反射出耀眼的红光,照在绿油油的苔藓上。 固应无锁钥,疑别有楼台:山中的道路本没有锁钥,但山中似乎另有一座楼台。 欲扣长生诀,仙翁跨鹤来:我好像想找到那长生不死的秘诀,只见一位神仙骑白鹤飞来。 【赏析】 这是一首游山诗。首二句描绘了山路和洞的门。“路”
苍松坞 一丛烟雾般的岛屿,周围都是茂密的松树。 蓬莱仙岛并不遥远,连弱水也相通相连。 翠绿滴落在林梢上的露水,寒风从石缝中吹过。 假如能挖掘到茯苓,那我们就与仙人约好,一起前往。 译文: 苍松岛上有一片烟霞缭绕的小岛,岛上四周都是茂盛的松树。 蓬莱仙岛其实并不遥远,即使是弱水也可以通行无阻。 翠绿的叶子在树林的顶端滴落下晶莹的露珠,寒冷的风吹过石头缝隙中发出阵阵声响。 假如能够挖到茯苓
注释:竹子的枝干直挺,自古以来就瘦长;空心的竹竿本自清明。一阵凉风从屋头吹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讯息。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竹子的品格和特点。首句“直节从来瘦”,点明了竹子的特性——笔直、瘦长。第二句“虚心本自清”,则进一步揭示了竹子的品格——虚心寡欲,高洁清廉。第三句“凉风屋头起,叶叶是秋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阵凉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宛如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注释:破裙飘逸,风中摇曳,脚步不停,长夏跟随丈夫经历艰苦。那像美人梳洗完毕,一钩罗袜走在香尘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身穿破旧的裙子,脚上穿着破履,风吹起裙角,但她依然坚持着劳动。她忍受着长夏天气的炎热,陪伴丈夫一起度过艰辛的岁月。她的勤劳和坚韧让人敬佩。诗中的“破裙”与“长夏”形成对比,突出了劳动妇女的辛苦与不易。最后一句“一钩罗袜步香尘”,描绘了她勤劳的形象
闻邻家机声 竹里人家笑语稀,日长少妇学鸣机。 藁砧应是归来早,二月催裁白苎衣 译文: 在竹林深处的人家,笑声稀少,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少妇开始学习纺织机器的声音。估计回家的丈夫已经早早地回来了,二月份催促着裁制新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学习纺织机器时听到家中丈夫归来的声音的场景。诗中运用了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将一个宁静、温馨的家庭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注释: 竹子和树木都白了头,就像老画家的画。 露珠在疏落的竹子上滴落,风声中传来凉意。 他们能够知道岁月的寒冷,只有那些年岁已高的公鸡。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竹树、老画家以及白头公公的形象,表达了对岁月变迁、自然更迭的感慨。首句“竹树白头公小画”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竹树苍劲挺拔的身姿,如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二句“翠滴疏篁露,凉生落木风”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阅琐尾日记”,诗人以记事为名,实则是借记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阅”字有浏览、翻阅的意味。从字面上讲,就是翻阅那些琐碎而枯燥的记录;从实际内容看,则是翻阅自己一生经历和感受的记录。“琐尾日记”即《杂记》,也就是作者所写诗文的合集。 “曾供笔砚侍君王”,此乃诗人早年入仕的经历
过当湖曹汝器所居 海邑西偏郡郭东,林塘卜筑遂高风。 松阴避雨周遭绿,花影涵波上下红。 虚榻扫留吟社客,短蓑著伴钓船翁。 闲居清趣人多有,看到君家自不同。 注释: 1. 海邑西偏:指海州府城西边的地区。郡郭:古代行政区划的边界。东:方位词,指东方。2. 林塘:树林和水塘。卜筑:选择建房。遂:于是。3. 松阴:松树的浓荫下。避雨:躲避雨水。周遭:环绕着。绿:翠绿色。4. 花影:花朵的影子。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