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端夹双柳,冉冉为成阴。
佳月能无碍,闲轩时独临。
冠裳明主意,枹鼓故园心。
俯仰堪天地,谁知此夜深。

注释:

  1. 北望台:指位于北方的观景台,常被用来观望远处的风景或思考。
  2. 台端夹双柳:台的两端分别夹着两棵柳树。
  3. 冉冉为成阴:逐渐形成浓密的树荫,形容树木生长茂盛。
  4. 佳月能无碍:美好的月光不会受到阻碍。
  5. 闲轩时独临:闲暇时我经常独自来到这个小亭子中欣赏风景。
  6. 冠裳明主意:这里用“冠裳”比喻朝廷服饰,意指天子之意(皇帝的意思)。
  7. 枹鼓故园心:使用鼓和战旗代表故乡的情感。
  8. 俯仰堪天地:从高处俯视,可以俯瞰整个天地。
  9. 此夜深:指时间已经深夜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北望台”为引,描绘了台上的自然景观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悟。首联通过描述台边的柳树渐渐茂盛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成长。颔联则进一步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指出在这样美好的月光下,诗人能够独享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诗中通过对比“闲轩时独临”和“冠裳明主意”,展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这里的“冠裳明主意”可以理解为身着朝廷之服、心怀治国理念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颈联“桴鼓故园心”则可能暗指诗人对战争的回忆或对家乡战事的牵挂,反映出他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忧虑。

最后一句“俯仰堪天地,谁知此夜深”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他意识到这样的高处不胜寒,也许只有夜晚的寂静能稍微安慰他那颗渴望回归的心。

这首诗通过对北望台的自然景观的描写,结合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责任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