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
松筠阅岁孤忠在,蒲柳先秋两鬓知。
俗喜蜗争缘地薄,人多菜色为年饥。
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早秋寄李侍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巡临江之瑞州
这句描述了作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位于江南的瑞州。”巡”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巡视,”临江之瑞州”则是指这个地理位置靠近江河的地方。

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
这句话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鼓角声声,象征着军队的严整和严肃;天色尚暗,但曙光已经来临,预示着一天的开始。霜露满布,覆盖在旗帜上,给人一种肃杀的气氛。

松筠阅岁孤忠在,蒲柳先秋两鬓知
这里提到了”松筠”和”蒲柳”,都是指树木。”阅岁”表示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孤忠在”指的是孤独而忠诚的存在。”蒲柳”分别用来形容老年人和年轻人,前者象征年老,后者象征年轻。”两鬓知”则是指通过岁月的痕迹,可以看出人的年岁。

俗喜蜗争缘地薄,人多菜色为年饥
这里的”蜗争”可能指的是蜗牛争夺食物的现象,”地薄”可能指的是土地贫瘠。”菜色”则可能是指因为年景不好而导致的食物短缺。”人多菜色为年饥”则是说由于饥荒导致人们面带菜色。

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皇帝恩泽无法惠及远方的看法。”敷扬帝泽”意味着宣扬皇恩,”全无术”则是指没有有效的方法。”远道隆寒”意味着远离朝廷的人会经历严寒,”岂足辞”则是指这种艰苦的状况不值得抱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早秋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反映社会现实。诗中的”鼓角声严曙色迟,满天霜露拂旌旗”等句子,生动地勾勒出了清晨时分的宁静与肃穆,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期待。通过对松筠、蒲柳等自然景物的刻画,诗人巧妙地传达出年华易逝、人事无常的主题。最后一句”敷扬帝泽全无术,远道隆寒岂足辞”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恩泽未能普照天下的不满以及对艰苦生活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远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