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溪雨过叶皆流,落日猩猩啼树头。
高竹乱藤茅屋小,不知村落属何州。

【注释】

蛮溪:即溪,指湘江。叶皆流:树叶全都被雨水打湿了,都流下来了。落日猩猩啼树头:夕阳西下,山中猩猩的叫声在树林里回荡。高竹:高高的竹子。乱藤:杂乱的藤条。茅屋:用茅草盖的小房子。小:简陋。不知村落属何州:也不知道这个村落属于哪个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经过湖南境内的一条溪边,看到满地落叶、听到山中猩猩的叫声,又见那高耸的竹子,错杂的藤蔓,还有那低矮的茅屋时有感而发之作。诗人以“蛮中”为题,意在表明自己的游历范围。他由湘江边的溪流和两岸的景色,进而联想到沿途所见的山川、树木、房屋等等,并由此而产生出许多联想。全诗写景状物,生动传神,富有情趣。

第一句“蛮溪雨过叶皆流”,写雨后溪水涨满两岸的情景。诗人先写溪水涨满两岸,再写树叶都被雨水打湿了都流下来。这两句是写景,但其中也包含着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感受,因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第二三两句“落日猩猩啼树头。高竹乱藤茅屋小,不知村落属何州。”是写景中抒情。诗人在溪边的村庄里看到了落日、猩猩和茅屋,还听到了猩猩的叫声。这些景物都是很平常的,但诗人却通过观察发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夕阳西下的时候,山中的猩猩会发出哀怨的叫声;高高的竹子、杂乱的藤蔓和低矮的茅屋等,这些景物都很平凡,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整首诗写得简洁明快,语言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与渲染;但又不失其韵味,读起来让人感到清新脱俗,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