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达人游观贵适意,岂必穷搜惊蛰伏。
此岩之胜天下稀,高人一见思卜筑。
李愿盘谷差可同,寻常林壑皆可仆。
马嘶人饿天且暮,门外征夫竞喧怒。
殷殷鼓吹鸣前途,四壁云峦几凝伫。
子厚文章山斗垂,拳石勺水皆雄奇。
当时在郡十年久,胡为此岩独所遗。
呜呼胜地显晦自有时,遇与不遇分雄雌。
古今英俊知多少,块居岩穴伤无知。

【译文】

你不见达官贵人游玩观景贵在心情舒畅,哪里一定要到惊蛰时才去隐居。

这山岩之胜天下难得几处,高人一见就想在此定居建屋。

李愿盘谷的景色与它差不多,平常山中林野也足以令人流连驻足。

马嘶人饿天已晚,门外行旅争先恐后喧哗怒叫。

殷殷鼓吹之声鸣响在前方,四周群山四壁云彩让人久久凝立。

子厚的文章像山一样耸立,岩石勺水皆显雄奇瑰丽。

当时他在郡里任职已十年有余,为何唯独把这座山岩遗忘。

唉!美景之地显晦自有其时运,遇到赏识与否分出胜负雌雄。

古今英雄之士知有多少,隐居深山洞穴感到无知无识。

【注释】

澹(dàn)岩:即澹山。在湖南长沙西面。唐元和年间,白居易为湖南观察使,曾登此山,作《澹山》诗。盘谷:指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天地未分时所留下的“谷”。这里泛指南方山水的秀美。差:差不多,几乎。仆:同“朴”,质朴。殷殷:形容鼓乐声大,声音宏亮。凝伫:久久凝视、凝望。垂:高耸。拳石勺水:拳头大小的石头、一勺大小的水。雄奇:雄伟奇特。时:时运。遇与不遇:指能否赏识、使用。分:分辨。古今:从古至今。英才:有才能的人。块:孤独。【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湖南观察使期间所作。《澹山》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游览了澹山之后,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全诗以“澹岩歌”为总题,分为前后两段。前半部分写自己游观澹山的所见所闻;后半部分则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议论。

首句“君不闻达人游观贵适意”二句,是全诗的纲领。意思是说,人们追求的是心境畅适,并不一定要穷搜极览那些名山胜景。“岂必穷搜惊蛰伏”,就是强调要适意而游;“此岩之胜天下稀”,则是说澹山之胜非比寻常,只有真正懂得适意游观的人才会觉得其价值非凡。

以下八句主要写澹山之胜及其对游人的吸引力。“高人一见思卜筑”二句,是说那些有见识的人一旦看到澹山的美,都会想到要在这里建造房屋居住。“李愿盘谷差可同”二句,是说盘谷的景色与澹山相仿,都是人们向往的地方。“马嘶人饿天且暮”三句,是说游人到了傍晚还不得回家,饥饿难耐,马嘶人叫,天色将晚。“门外征夫竞喧怒”五句,是说门前的征夫们争着回家,个个面带怒气,有的甚至动武。最后两句“殷殷鼓吹鸣前途,四壁云峦几凝伫”,是说路上吹吹打打的乐器声不断传来,四周群山四壁云雾缭绕,使人久久不能移步。

后半部分,“子厚文章山斗垂,拳石勺水皆雄奇”二句,赞颂子厚的文章如山般巍峨高大,如山泉勺水般雄浑奇伟。“当时在郡十年久”,点明自己在湖南任刺史的时间很长。但作者并不是就此止步,而是进一步抒发感慨:“呜呼胜地显晦自有时,遇与不遇分雄雌。”意思是说,好地方的盛衰荣枯自有时机决定,是否赏识它,决定了它在人心中的地位。“古今英俊知多少,块居岩穴伤无知”二句,则是说自古以来有才华的俊杰不知有多少,而今我独居深山,却感到十分寂寞。这既表达了作者的身世之感,又暗含着对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而怀才不遇的不平。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风格清旷超脱。前半篇写淡山之胜,后半篇抒发感慨;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叙事状物,有条不紊;用典贴切,恰到好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