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
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
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
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
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
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
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
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这首诗是诗人李子髯给友人的回信,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和对友人的鼓励。

诗人提出了“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的观点,意思是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先从内心开始,把心思都投入到文章中去。

诗人描绘了中原大地的景象:“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中原大地变迁的感叹,同时也寓意着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诗人赞美西京的气魄和大雅之声:“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这两句诗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时,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不是文学大师,但依然有才华:“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他谦虚地承认自己在词坛的地位并不突出,但这也说明了他的自信和谦逊。

诗人批评了当时的文人:“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他认为当时一些文人的作品过于拘泥于形式,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受到了世人的讥讽。

诗人对后来的人寄予厚望:“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他鼓励后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采,追求修辞的完美。

在谈到自己的写作风格时,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喜欢豪迈的风格,但更注重内在的修养:“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他认为自己应该像大匠一样挥舞着斧头,而不是畏缩不前,避免走入歧途。

诗人还提到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他承认自己曾经模仿过其他作家的作品,也曾陷入过俗套之中,但最终他选择了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诗人对当代文学的现状进行了评论:“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他认为现在的文字过于华丽,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感到虚假,因此他呼吁人们要回归到真实的写作上来。

诗人以一首竹枝词结束了这封信:“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他邀请朋友一起喝酒,共同欣赏这首竹枝词,以此表达他对朋友的关心和友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