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
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
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
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
出门无去处,袖手东西顾。
桑下见蚕娘,泥滓沾衣裤。
只是去临安,已觉步步难。
何况径山路,千盘与万盘。
【注】:
- 余杭雨:指诗人在余杭(今属浙江杭州)时所遭遇的连绵细雨。
- 无端:无意,无缘无故。
- 放隙光:放出光芒。
- 败寺:破旧的庙宇。
- 桑下见蚕娘:在桑树下看见采桑的女工。
- 泥滓沾衣裤:衣服沾满泥水污物。
- 临安:今杭州市。
- 径山路:指杭州通往临安的山间小路。
【赏析】:
此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馀杭雨》组诗之一。这首诗描写了陆游在余杭(今属浙江杭州)期间,因雨而感到惆怅,对晴日又感到遗憾的情绪。
首联“不恨今日雨,却恨前日晴”,表达了诗人对雨和晴天的复杂情感。他并不讨厌今天的雨,但更讨厌过去晴朗的日子。这是因为晴朗的日子使得他无法在余杭游玩。这种情绪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天气的无奈与喜爱。
颔联“无端放隙光,诱我馀杭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情。他无心欣赏晴日的美景,而是被雨天中透出的阳光所吸引,因此决定去余杭游玩。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晴天的喜爱,又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馀行有何趣,败寺老和尚”则转向了对老和尚的思考。虽然老和尚的寺庙破败,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失去生活的乐趣。这种反差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也许正是这种思考让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
尾联“若使在西湖,亦得闲眺望”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如果老和尚能在西湖边上的某个地方找到一处可以休息的地方,那他也一定会过得很开心。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老和尚的关心与同情,还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以诗人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与反思,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