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靓无语,宛在水中央。
露深明月高,下宿双鸳鸯。
【注释】
月下观莲:在月光之下观赏莲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夜景,以荷叶和莲花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图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花靓无语,宛在水中央。
露深明月高,下宿双鸳鸯。
【注释】
月下观莲:在月光之下观赏莲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动人的夜景,以荷叶和莲花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图画。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春阴即事次二泉韵 小阁晨光慢,残缸宿烬红。 春停烟雨外,人坐寂寥中。 土脉融犹浅,莺声涩未工。 忽惊书帙乱,无赖是窗风。 注释:小阁中的晨光慢慢升起,残留的灯油映照着红色的余烬。春天的景色停在了烟雾和细雨之外,人们坐在寂静中。泥土的气息融化得很浅,黄莺的鸣叫声虽然有些生涩,但也努力地发出声音。突然一阵风吹乱了我的书卷,这真是一种无赖的天气。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
【注释】 十月旬将及:十月十日,将近了。旬,十天为一旬。将,快要。余秋始残:秋天将要过去。 自怜柴榻稳:我自怜我的柴草床铺得稳当。柴榻,用草或竹条编成的床。 未觉布袍单:还没有觉得身上穿的布衣很单薄。布袍,指粗布做的长衫。 肮脏从吾拙,寻常应俗难:我生性鄙陋,随顺世俗的习俗。肮脏,鄙陋。 古今成俯仰,时复有馀欢:古今的事情都成为过眼云烟,有时又觉得快乐。俯仰,低头抬头;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有馀欢
和邵宝《题泰伯新祠》老梅村里是谁乡,祠屋新成感意长。 宇宙几人能比德,衣冠清旦独焚香。 直将揖让追尧舜,不谓兴亡继夏商。 万古宣尼旧题在,起瞻云汉丽天章。 【注释】 1. 老梅村里是谁乡:这句诗中的"老梅"指的是一种古老的梅花,通常用来象征坚韧或长寿。而“村”在这里可能意味着一个乡村或小镇。所以整句诗的意思可能是说,在这古老的村落中,我们究竟属于哪个地方? 2. 祠屋新成感意长
舟中望云海亭时曙色未分且风利不得泊 拂曙过青山,荒亭杳霭间。 十年曾我到,一日岂天悭。 湖面云增阔,崖跟浪打顽。 兴亡今古外,凫雁自飞还。 【注释】 ①拂曙:破晓时分。 ②杳霭:形容雾气朦胧。 ③凫(fú):野鸭。 ④赏析:此诗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在舟中眺望云海亭的景色,但曙色未明,天色尚暗,加上风力较大,不能停船靠岸。于是乘着曙光初现之时,经过青山,来到云海亭,只见一片渺茫的雾气笼罩着山头
注释: 三日:三天,三天的雨。 不绝:持续不停。 山中天所留:山上的天气,是大自然的恩泽。 泉声琴筑和:泉水的声音,像弹奏琴瑟一样和谐。 树色碧苍稠:树的颜色是青色和深绿色。 简编:书信。 良我俦:和我志同道合的人。 澄然神观寂:清澈宁静的心境。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次韵二泉坐月 清晓林风转,黄昏月满庭。 野寒人落落,地湿草青青。 竹几当窗设,烟钟隔水听。 此时谁缩地,一上海天亭。 译文: 清晨时林间的风开始吹动,黄昏时分月光洒满庭院。 野外的寒冷让人感到落寞,地面上的潮湿让青草显得更加鲜绿。 竹制的小桌放在窗户旁边,隔着水面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 此时此刻,谁能在这片土地上缩小空间,来到这座高耸入云的海天亭上呢? 赏析:
庭芜 懒性任庭芜,疏帘映槁梧。 雨寒先宿燕,溪晚竞招凫。 独趣幽花槛,时情浊酒壶。 等闲今又古,何用问谁吾。 注释: - 庭芜:庭院中的野草。 - 疏帘:稀疏的帘子。 - 槁梧:枯萎的梧桐树。 - 雨寒:雨水寒冷。 - 宿燕:在树枝上栖息的燕子。 - 溪晚:傍晚的溪流。 - 幽花槛:幽静的花栏杆。 - 时情:此时的心情。 - 浊酒壶:浑浊的酒壶。 - 今又古:现在又是过去。 - 何用:何必。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于诗人晚年。雨花台位于南京城西北钟山南麓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其母所建的“功臣庙”。这首诗就是登此台而作的,抒发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诗意境高远,笔力雄健,语言质朴自然,有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前半首写登台所见之景,后半首则抒发作者的感慨。 第一句:“石子斓斑草半黄。”雨花台上长满了草,石头上长满苔藓,色彩斑驳陆离
【注释】地主:对主人的尊称。重逢:久别后又相聚。廿年:二十年。负:辜负,指辜负了竹子山秋色的美好。崖根:山坡的根部。老耐:经得起。湖波激:湖水激荡。天极:天空的最高处。东连:东与。海气浮:云气浮动。形胜:地形形势。经几士:经过几个朝代。帆樯(cháng)交影:船帆和桅杆的影子交错在一起。三州:古地名,指长江中游一带。登临:登高而望。却悟:忽然领悟。追随晚:跟随在后,表示自己追随时间较晚
【注释】 香山寺: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 香界追攀十载曾:香,指佛教中的“三花聚顶”的“佛性”,即心。香界追攀,比喻修行人对佛性的追随和追求。 薜萝深处翠微扃:薜萝,一种蔓生植物,常青翠绿。扃,关闭。 齐梁古迹谈双树,水月元心镜一灯:齐梁,南朝宋、齐和梁代。双树,指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有两位弟子(目连和舍利弗)从摩天大树上掉下来,在地上形成了双树,故称“双树”。 水月元心镜一灯
【注释】成化乙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仲冬:十二月份,农历十月。建储:立太子。建储之事是朝廷大事,所以用“天子今朝己建储”来形容此事的非同寻常。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成化乙未仲冬,看到自己家乡发生的变化,心情极为激动。首句“病眼经旬只掩书”,写诗人因眼病不能读书,只能关上门读禁书。次句“萧萧梧竹自村墟”,写诗人因眼病不能读书,只能听村里的风声。第三句“忽然惊喜开门出”,写诗人听到消息后,喜出望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1句:“纤尘不到室如禅。” 译文:房间里没有一丝尘埃,就像进入了禅境一样宁静。 注释:纤尘:微小的尘埃。室:房间。如禅:形容环境清静,如同进入禅宗的境界。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干净整洁、宁静致远的居室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禅意空间。 第2句:“书卷琴张总旧缘。” 译文
注释: 醉倚空空的酒樽,随意吟咏着诗篇,篷窗淅沥的雨滴声传来。 昏昏的暮色中,在桥畔,还有青帘在短篱。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歌。 第一句“笑倚空樽谩咏诗”,表达了诗人在五湖舟中饮酒至尽的情景。诗人以笑的姿态倚靠在空荡荡的酒樽旁,随意吟咏着诗句,表现出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句“篷窗淅沥雨来时”,描绘了雨点敲打篷窗的声音,以及风雨即将到来的景象
``` 但使边尘净, 蛾眉敢爱身。 千年青冢在, 犹是汉宫春。 翻译注释 1. “但使边尘净”:只要边境的尘土得以净化,不再被敌人侵扰。这表达了一种理想的和平愿景,希望国家能够远离战乱。 2. “蛾眉敢爱身”:即使作为美人,也不敢因为个人的幸福而损害国家的安宁。这里的“蛾眉”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强调了女子应当为国家考虑的崇高情操。 3. “千年青冢在”:那千年的坟墓依然矗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正月十九日”:即元宵节。 “燕九”:《隋书·礼仪志》:“正月望日,通称元宵节。”又《元史·礼乐志》载:“元正、孟春、端午、中秋为大节,冬至为中节。”唐人以正月十五为元宵,故亦称此日为元宵节或上元节。 “尚留灯,故事元从阙下增”,是说元宵佳节,皇宫里还留着灯火。按唐代风俗,皇帝在元宵节要举行盛大的游宴,称为“观灯会”。 “时态尽随前夜月,馀光犹照几家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次韵蒲文玉代梅索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加上了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1. 山空江冷岁如何,未省幽人不我歌。 - 注释:山间空旷,江面寒冷,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隐逸之人是否还记得我呢? - 赏析:诗人感叹岁月如梭,自己已远离尘嚣,隐居山林。同时表达了对那些隐居之士的怀念之情。 2. 云掩日华天独远,春连腊底雪偏多。 - 注释:乌云遮蔽着太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