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千载纪佳名,地望犹堪冠列城。
古庙邰封尊后稷,空坟汉节表苏卿。
凋残里社流移复,文采官寮抚字并。
太史行修循吏传,可容卓鲁擅英声。
【译文】
武功千载纪佳名,地望犹堪冠列城。
古庙邰封尊后稷,空坟汉节表苏卿。
凋残里社流移复,文采官寮抚字并。
太史行修循吏传,可容卓鲁擅英声。
【注释】
武功:地名,在今陕西武功县东南。
武功千载纪佳名:武功千年的名声。
地望犹堪冠列城:地方声望依然冠于城中。指其地位高。地望:地方声望。
古庙邰封尊后稷:古代祭祀后稷(农神)的庙宇。邰,地名,周文王所都。
空坟汉节表苏卿:空墓前有汉代符节,以表彰张子房(张良)。苏卿,即张良。汉节,古代官员的符节。
凋残里社流移复:村庄凋敝而迁移重修。里社,农村基层组织。
文采官寮抚字并:文采飞扬的官府官吏,安抚百姓。
太史行修循吏传:司马迁所著《史记》,有循吏传。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赠给武功邢明府之翰余和李赞府崇业。全篇赞美武功,歌颂邢、李二公,寄予深厚的友谊,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一片真情。
首联写武功之地历史悠久,名垂千古。“地望犹堪冠列城”一句,既点明武功的历史渊源,又突出了武功的显赫地位,使读者对武功产生一种亲切感。
颔联写武功的两大历史人物——后稷和张良。“古庙邰封尊后稷”,通过颂扬后稷这一伟大的农耕英雄,表达了诗人对武功人民勤劳朴实的赞扬;“空坟汉节表苏卿”,则通过对苏武这位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的颂扬,表达出诗人对武功人民坚贞不屈精神的赞美。
颈联写武功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凋残里社流移复”,描绘出一幅村庄凋敝而迁移重修的悲惨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武功人民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文采官寮抚字并”,则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武功人民的优良传统——文采飞扬的官府官吏,安抚百姓。
尾联写武功人民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武功人民的期望和祝愿。“太史行修循吏传”,意味着司马迁所撰的《史记》中有关于武功循吏的记载。“可容卓鲁擅英声”,表明武功人民是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才,他们的英名将会被世人传颂。
这首诗以赞美武功为主题,通过歌颂武功的历史名人、展现武功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寄予对武功人民的期望和祝愿,表达了诗人对武功的深厚感情和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