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洛行三日,嵚岩历二陵。
骑危甘下步,虎近怯高登。
仆木崩崖底,摧轮乱石层。
所悲秦晋事,踪迹尚堪徵。

注释:

过崤陵:经过崤山(即崤陵)的山陵。

虢洛行三日,嵚岩历二陵:走了三天的路程后,攀登了两座山峰。

骑危甘下步,虎近怯高登:在危险的地方,宁愿下马步行,而不敢冒险登高。

仆木崩崖底:倒在悬崖边的树木上。

摧轮乱石层:被巨石压得四分五裂。

所悲秦晋事,踪迹尚堪徵:因为怀念过去秦国和晋国的往事,所以感到悲伤。但这种悲伤之情还可以找到踪迹来证明。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途经崤山时,表达了他对于历史兴衰、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虢洛行三日,嵚岩历二陵”,意思是说,从洛阳出发,走了三日之后,登上了两座山峰。这里的“虢洛”指的是洛阳,是古时的都城之一,“嵚岩”则是指险峻的山峰。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的豪迈和豁达。

颔联“骑危甘下步,虎近怯高登”,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危险时的心境。这里使用了“骑危”、“甘下步”、“虎近”、“怯高登”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险境中的心理变化。他宁愿选择低风险的下坡路,也不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攀爬险峰。这种心境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谨慎和对安全的高度重视。

颈联“仆木崩崖底,摧轮乱石层”,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险境中的遭遇。这里用“仆木”、“崩崖”、“摧轮”、“乱石”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所面临的困境。他被倒下的树木砸到,又被滚落的巨石压坏,这些经历让诗人倍感痛苦。

尾联“所悲秦晋事,踪迹尚堪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叹。这里提到了秦、晋两国的历史故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同时,“踪迹尚堪徵”则意味着尽管历史已经远去,但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仍然值得人们去追寻和铭记。

此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感慨,展现了他的豪爽、谨慎、乐观、深沉等多重性格特征。同时也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