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膺萧律,三时守楚阍。
穷愁关月淡,幽愤海天昏。
纪咏伤前事,归耕几后恩。
柳州才岂拙,无用问天孙。
诗云:“一旦膺萧律,三时守楚阍。穷愁关月淡,幽愤海天昏。”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感受。其中,“一旦膺萧律”意味着诗人突然遭遇了某种困境或不幸。这里的“萧律”可能是指萧瑟的秋风或者萧瑟的氛围,象征着一种凄凉、孤独的感觉,正如诗句所描绘的那样,突然之间遭遇的困难和不幸让诗人感到无比沉重。紧接着,“三时守楚阍”则表明诗人长时间处于这种困境中,无法自拔,只能日夜守卫在边疆。而“楚阍”通常是指古代楚国的城楼,这里可能隐喻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责任感。
“穷愁关月淡,幽愤海天昏”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在这里,“穷愁”可能指的是诗人因为某种原因陷入极度的贫困和忧愁之中;“关月淡”则形容夜晚月光的暗淡,可能是由于诗人心情的低落,连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也无法引起他的关注;“幽愤海天昏”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愤怒和绝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黑暗笼罩,无法看到一丝希望。这种表达方式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状态。
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五言律诗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象征意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在逆境中的坚守和挣扎,以及他对社会和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思和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