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关行尽忽桃源,竹树萧萧鸡狗喧。
铜镮椎髻来迎榼,蛮国王孙出领幡。

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 其二

汉关行尽忽桃源,竹树萧萧鸡狗喧。铜镮椎髻来迎榼,蛮国王孙出领幡。

注释与赏析:

  • 本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祥和的边疆画面,展现了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诗中“竹树萧萧鸡狗喧”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村落的宁静生活,鸡犬相闻,炊烟袅袅;“铜镮椎髻来迎榼”则展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装束和待客之道,体现了他们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好客。

汉关行尽忽桃源,竹树萧萧鸡狗喧。铜镮椎髻来迎榼,蛮国王孙出领幡。

注释与赏析:

  • 本句继续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场景,“汉关行尽忽桃源”意味着边疆已经远离了中原的政治纷争,进入了一片宁静的桃花源;“竹树萧萧鸡狗喧”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生活气息,鸡鸣狗吠,充满了生机活力。而“铜镮椎髻来迎榼”则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热情好客,他们用铜环作为装饰品,头戴椎子发髻,迎接客人并送上美酒,体现了他们对客人的尊重和热情好客。

这两首诗共同描绘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景象,展现了他们的勤劳、热情好客以及淳朴的民族风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真实再现,诗人不仅赞美了边疆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平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