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何逶迤,精庐依北郭。
日暮寒风生,旷野同云作。
俄看雪片繁,渐觉襌衣薄。
瑶华结珠幡,玉屑飘金铎。
跏趺双树林,疑是天花落。
这首诗的译文是:
屏风般的山峦多么曲折绵延,精舍依傍北郭。
日暮时分寒风生起,旷野上与天空连成一体。
突然看到雪片纷纷落下,渐觉衣衫变得轻薄。
玉树琼花结成珠幡,玉屑飘飞金铎。
双树林下跏趺坐禅,疑是天花从天而降。
注释:
- 屏山何逶迤:屏山(屏风状的山峰)多么曲折绵延。
- 精庐依北郭:精舍(指修行的地方)依傍在北面的城墙边。
- 日暮寒风生:日暮时分即太阳落山的时候,寒风吹起。
- 旷野同云作:旷野与云彩连成一片。
- 俄看雪片繁:突然看到雪花纷扬。
- 渐觉襌衣薄:渐渐觉得衣服变薄了。襌衣,僧袍。
- 瑶华结珠幡:美丽的花朵结成了珠形的幡旗。
- 玉屑飘金铎:玉色的碎屑飘散像金铎一样响亮。
- 跏趺双树林:盘腿坐在双树林中。跏趺,两脚交叉盘坐的姿势。
- 疑是天花落:怀疑这是天上的花瓣落在人间。
赏析:
《赋得华林暮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华林寺晚雪的景象。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屏山何逶迤”,以屏风般的山峰为背景,描绘了山脉的曲折绵延。这里的“屏山”形象地比喻着山的形状,仿佛是一座屏风,既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也蕴含了诗意。接着,“精庐依北郭”,指出寺庙的位置,位于北城墙附近。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背景氛围,为接下来的景色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句“日暮寒风生”,点明了时间和季节——日暮时的寒风,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又宁静的氛围。这句不仅描绘出了天气的变化,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静好。
第三、四句“旷野同云作”和“俄看雪片繁”,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观。诗人观察到旷野和天空融为一体,雪片纷飞的情景,这种景象既宏大又细腻,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之美。
第五、六句“渐觉襌衣薄”和“玉屑飘金铎”,则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感受大自然的影响。随着天色渐晚,诗人感到自己的衣服变得轻薄起来,同时,飘落的雪花如同宝石一般闪耀,让人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光辉。
最后两句“跏趺双树林,疑是天花落”,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加深远的画面。诗人在双树林中盘腿打坐,仿佛看到了天上的花瓣随风飘落,营造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画面,成功地捕捉了华林寺晚雪这一自然景象的美妙瞬间,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