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南荆路,看君赋远征。
山川随五马,冠带控三城。
炎月移官舫,沧洲见吏情。
巡阡分鸟道,卧阁听猿声。
地接巴人国,天清汉帝营。
寻源巫峡近,弥望渚宫平。
司马多奇气,深源复令名。
因知理人暇,应羡著书成。
黄发甘迟暮,青云仗友生。
为余访耆旧,临别重牵萦。

这首诗是诗人送殷无美赴峡州任的诗。全诗共十韵,每韵四句,每句七言,押韵平仄相间,音调和谐。

首联“曾识南荆路,看君赋远征。”意思是诗人曾经走过南荆的路,看到你将要踏上征途,开始新的旅程。这表达了诗人对殷无美的祝福和期待。

颔联“山川随五马,冠带控三城。”意思是山河大地随着马匹的奔驰,而冠带则控制着三座城市。这描述了殷无美即将上任的地方是一个繁荣的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颈联“炎月移官舫,沧洲见吏情。”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官员们乘坐着船在江上行驶;沧洲(即长江中的沙洲)展现了官吏们在公务中的忙碌景象。这描绘了一幅繁忙的景象,官员们在炎热的夏天乘船前行,而官员们忙碌地处理公务。

尾联“地接巴人国,天清汉帝营。”意思是这里与巴人的国土相接,天空清澈明亮如同皇帝的营地一般。这描绘了峡州的地理特征,峡州地势险要,与巴人的国土相接,天空清澈明亮,如同皇帝的营地一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峡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殷无美的祝福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殷无美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峡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诗人通过对山川、江河、城市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官员们的忙碌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峡州的壮丽景色。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气候、地貌等的描写,反映了峡州的独特风貌。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展现了官员们的辛勤努力和敬业精神。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