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崎岖路,登跻意自闲。
云深时有寺,树密若无山。
怪石崚嶒见,奇峰曲折攀。
何当归隐地,长此隔人寰。
【注释】
①尽日:一天。②崎岖(qī qū):形容山路险峻难行。③登跻(jī):攀援上升。④云深时有寺,树密若无山:指在山间云雾缭绕处偶尔可见寺庙,而密树林中则不见山峰。⑤怪石崚嶒(líng céng):奇形怪状的岩石。⑥何当:何时。⑦归隐地:隐居的地方。⑧长此:长时间如此。⑨隔人寰:远离人间。⑩寰(huán):这里指人间。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贞元年间游历华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尽日”两字点明行程之久,以“崎岖”二字概括旅途之难,但登临之后,心境豁然开朗;“意自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与世隔绝的隐逸生活情趣。
首联写登山途中所见景物:“尽日崎岖路,登跻意自闲。”诗人一路跋涉上山,虽然山路崎岖不平,但他心情坦然,悠然自得。“尽日”即整天,表明诗人攀登已久。“登跻”是登高的意思,此处用来形容攀登。“意自闲”是说心情很悠闲自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登山后的喜悦和轻松之感。
颔联描写山中景色:“云深时有寺,树密若无山。”诗人在山间云雾弥漫之处偶尔可以看到一座寺庙,而在密布的树林中却找不到山峰。诗人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
颈联写攀援山峰的过程:“怪石崚嶒见,奇峰曲折攀。”在攀登的过程中,诗人发现了许多奇特的石头,它们的形状像人一样高峻、挺拔,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他还要不断地攀登着陡峭曲折的山峰。这里的“见”和“攀”都表示动作,但前者是视觉上的感受,后者则是体力上的体验。诗人通过这两个词语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尾联表达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何当归隐地,长此隔人寰。”诗人在感叹自己不能长久地留在这个繁华尘世的同时,也流露出对隐居山林、远离人世喧嚣的渴望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华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攀登过程中的感受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精神追求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