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恐行将尽,行来境益偏。
石林披雾入,翠壁扪萝穿。
径转全无路,峰回别有天。
渐看日欲暮,爱此且停鞭。
【注释】
惟恐行将尽,行来境益偏:惟恐,唯恐,怕。将尽,快要结束。境益偏,境界越发偏僻。
石林披雾入,翠壁扪萝穿:石林,指山中石峰林立,如云海。披雾,披着雾气。入,进入其中。绿萝,常绿藤本植物。扪萝,攀援。穿,通过。
径转全无路,峰回别有天:径转,道路转弯。全无,完全没有。峰回,山峰曲折。别有天,另有一种境界。
渐看日欲暮,爱此且停鞭:渐看,渐渐看到。日欲暮,太阳快落山了。爱此,喜欢这种景色。且停鞭,暂且停下来。
【赏析】
《山行其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山间小道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联“惟恐行将尽,行来境益偏”写山道之曲折。作者以“惟恐”二字起笔,既点题意,又写出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惊喜心情。接着,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路曲折蜿蜒、越走越窄的特点。最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出山路两旁的景色。
颔联“石林披雾入,翠壁扪萝穿”写山中奇观。这里,作者选取了两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景物——石林和翠壁,以“披雾”、“扪萝”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它们的形象。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力和想象力。
颈联“径转全无路,峰回别有天”写山路之险峻。这里,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道前后的景色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前一句写山路曲折难辨,后一句写山峰回旋变换,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也展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
尾联“渐看日欲暮,爱此且停鞭”写诗人的心情。这里的“渐看”二字,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而最后的“且停鞭”,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留恋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间小道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