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外慕,江湖忧庙廊。
一朝践枢要,手束心徬徨。
志累气莫任,力分翮易伤。
所以古贤哲,养慧韬锋铓。
有目耽林泉,有耳耽丝簧。
忽起持大柄,倒景回天光。
如发万石弩,直前谁敢当。
又如决洪流,惊涛吞大荒。
乃知东山谢,志不在红妆。
诗句释义及赏析:
- 世人多外慕,江湖忧庙廊。
- “世人多外慕”:指世俗之人大多追求名利和外在的荣耀。
- “江湖忧庙廊”:指朝中大臣担忧朝廷安危,忧虑国家大事。
【注释】“东山”,此处代指谢安隐居的东山,象征隐逸生活。
【赏析】首句描绘了世俗对名利的追求,以及官员们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 一朝践枢要,手束心徬徨。
- “一朝践枢要”:指谢安在晚年被召回,担任要职。
- “手束心徬徨”:表示他心中充满矛盾和挣扎,既想为国家效力,又害怕面对复杂的权力斗争。
【注释】“枢要”,指中枢机构的关键职位,比喻权力的中心。
【赏析】此句表达了谢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揭示了他在政治漩涡中的无力感和焦虑。
- 志累气莫任,力分翮易伤。
- “志累气莫任”:意指志向过高导致精力不足,无法承受。
- “力分翮易伤”:形容力量分散,难以支撑,容易受到伤害。
【注释】“翮”指鸟的翅膀。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谢安在政治生涯中遭遇的挫折和困境,强调了他的无奈和疲惫。
- 所以古贤哲,养慧韬锋铓。
- “所以古贤哲”:指历史上的贤明之士。
- “养慧韬锋铓”:指通过修养智慧来保护自己,不被外界势力所伤。
【注释】“锋铓”指锋芒,比喻锐利的才能或势力。
【赏析】此句表明了谢安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认为只有具备智慧和修养,才能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护自己。
- 有目耽林泉,有耳耽丝簧。
- “有目耽林泉”:形容人们喜爱山林之美。
- “有耳耽丝簧”:形容人们喜爱音乐之声。
【注释】“丝簧”指丝弦乐器的声音。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们对自然美景和艺术享受的喜爱,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 忽起持大柄,倒景回天光。
- “忽起持大柄”:突然崛起掌握重权。
- “倒景回天光”:形容权力巨大,能够扭转乾坤。
【注释】“大柄”指重要的权力。
【赏析】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谢安重新获得权力后的影响力。
- 如发万石弩,直前谁敢当。
- “如发万石弩”:形象地比喻强大的力量如同发射万石弩箭般猛烈。
- “直前谁敢当”:直指前方,谁敢挡在前面?
【注释】“万石弩”是一种古代大型弩箭,象征着巨大的力量。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强大到足以震慑一切的力量,体现了谢安重新掌权后的威严。
- 又如决洪流,惊涛吞大荒。
- “又如决洪流”:形象地比喻强大的力量如同洪水一般汹涌澎湃。
- “惊涛吞大荒”:形容力量之大仿佛要将广阔的原野都吞噬掉。
【注释】“决洪流”指疏导江河洪水,引申为解决重大问题或困难。
【赏析】这两句诗再次强调了谢安权力的强大和影响力,如同掌控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 乃知东山谢,志不在红妆。
- “乃知东山谢”:意为至此方知谢安退隐东山的原因。
- “志不在红妆”:意指谢安的志向并不在于追求世俗的美丽和虚荣。
【注释】“红妆”指女子化妆打扮,此处比喻世俗的繁华和诱惑。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谢安真正的追求——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内心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