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忽不见,水石倦幽寻。
归来吾何暮,观化颓此心。
夏绿时已久,清霜妒繁阴。
物理疵太盛,神怒一何深。

白日忽不见

水石倦幽寻。

归来吾何暮,观化颓此心。

夏绿时已久,清霜妒繁阴。

物理疵太盛,神怒一何深。

注释:

  1. 白日忽不见:太阳突然消失不见了。
  2. 水石倦幽寻:水边的石头厌倦了深山的探寻。
  3. 归来吾何暮:回来之后,我何时才能结束一天的劳碌呢?
  4. 观化颓此心:观察自然的变化,心中也随之颓废。
  5. 夏绿时已久:夏天的绿叶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
  6. 清霜妒繁阴:清冷的秋霜嫉妒着茂盛的树叶所带来的阴凉。
  7. 物理疵太盛:事物的物理性质过于繁复或过度。
  8. 神怒一何深:神灵的愤怒是多么的深刻。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夏鍭的作品《遇兴七首·其七》中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在诗的前两句中,“白日忽不见,水石倦幽寻”,描述了太阳突然消失不见,以及水边的石头也厌倦了深山的探寻。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画面,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界的变换。
接下来的诗句“归来吾何暮,观化颓此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他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结束一天的劳碌,同时观察到自然的变化,心中也随之颓废。这种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
最后两句“夏绿时已久,清霜妒繁阴”,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延伸。它描绘了夏天的绿叶经过长时间的存在,最终被清冷的秋霜所嫉妒。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的情感和心境的变化。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夏鍭作为一个诗人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