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塞草路三万,紫袖银鞍急如箭。
应有前时鸿雁飞,右衿不似宫中见。
谁令香泪湿鹍弦,至今风日含凄冤。
虽然岂少宫人见,孰与青冢传千年。
昭君出塞
千古佳话,悲欢离合皆入诗行间
- 黄云塞草路三万,紫袖银鞍急如箭。
应有前时鸿雁飞,右衿不似宫中见。
- 谁令香泪湿鹍弦,至今风日含凄冤。
虽然岂少宫人见,孰与青冢传千年。
注释
- 黄云塞草路三万:黄云密布于边塞的草地,路有三万里之遥。
- 紫袖银鞍急如箭:王昭君身着紫色长裙,骑着银色骏马,疾驰如同离弦之箭。
- 应有前时鸿雁飞:昔日南飞的大雁,如今已不见踪影。
- 右衿不似宫中见:宫中的服饰(右衿),在匈奴的土地上变得不合时宜。
- 谁令香泪湿鹍弦:是谁让王昭君的泪水沾湿了琵琶弦?
- 至今风日含凄冤:直到今日,风吹日晒都带着深深的哀愁。
- 虽然岂少宫人见:虽然历史上不乏美丽宫女,但像王昭君这样的命运却罕见。
- 孰与青冢传千年:与这座青翠的坟墓相比,又有哪座坟墓能流传千年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离开汉朝边塞,进入匈奴境内时的思念和哀怨,展现了一个女性英雄的传奇一生。诗人朱湘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将这位古代美女的故事娓娓道来,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具有艺术魅力。
诗中的“黄云塞草路三万”开篇即用宏大的画面设定了背景,黄云弥漫的草原与遥远的道路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昭君离别家乡的悲凉和远行的孤独。接着“紫袖银鞍急如箭”,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突出了昭君出行的紧迫与迅速,同时也表达了她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诗句“应有前时鸿雁飞,右衿不似宫中见”中,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既回顾了往昔的鸿雁飞翔,也反观了现在的服饰不再合身,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及对现状的感慨。而“谁令香泪湿鹍弦,至今风日含凄冤”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昭君的哀愁和怨恨,以及她对故乡和旧国的深切思念。
最后“虽然岂少宫人见,孰与青冢传千年”两句,既是对昭君命运的总结,也是对其精神的赞美。尽管历史上不乏美貌宫女,但像王昭君这样的英雄人物却极为罕见。诗人通过对比昭君的事迹与青冢的传说,强调了她的不朽与永恒,表达了对她一生英勇和牺牲的高度敬意。
《昭君出塞》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事件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女性形象,并传递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