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量洪深体态丰,不亲俗士与村翁。
金猊瑞鸭常相伴,净几明窗剩见容。
渴至欲吞三峡水,兴来遍走百花丛。
何当净涤身心垢,大士岩前究色空。
插花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位高雅、脱俗的人物形象。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与分析: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胆量洪深体态丰”
- 关键词:胆量、洪深、体态
- 注释:这里形容的是人物的气魄宏大和身材高大,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这种描写往往用来赞美英雄豪杰或者高贵之人。
- 赏析:这句诗通过“胆量”“体态”两个关键词,展现了人物非凡的气概和健壮的体格,为接下来的描绘奠定了基础。
2. “不亲俗士与村翁”
- 关键词:俗士、村翁
- 注释:俗士是指平庸之辈,村翁则可能指乡下的普通老人。这里表达了对世俗之辈的不屑一顾,意在强调自己的高洁与不凡。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诗人超脱俗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决心。他选择与那些庸俗之人保持距离,彰显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高尚品质。
3. “金猊瑞鸭常相伴”
- 关键词:金猊、瑞鸭
- 注释:金猊是一种珍贵的香炉,瑞鸭则可能指的是吉祥如意的仙鹤。这里的“常相伴”意味着这些宝物陪伴着人物度过时光。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充满香气和祥瑞气息的场景,暗示人物生活的富足和闲适。同时,也反映了人物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净几明窗剩见容”
- 关键词:净几、明窗
- 注释:这句话描述了人物居住环境的整洁和明亮。这里的“剩见容”表达了空间宽敞、光线充足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写环境的舒适和美观,进一步突显了人物的高洁品格。一个干净整洁、阳光明媚的环境能够提升人的心情,而人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5. “渴至欲吞三峡水”
- 关键词:渴至、欲吞
- 注释:这里的“渴至”意味着情绪高昂到了极点,“欲吞三峡水”则是夸张地表达了强烈的情感或欲望。三峡水指的是长江三峡,以其壮阔著称。这里的比喻意味着人物的情感或欲望如同长江一样浩荡无边。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了人物情感或欲望的强烈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其情感或欲望的深远影响。这种强烈的情感或欲望是推动人物行动的重要动力,也展示了人物性格中的某些特点。
6. “兴来遍走百花丛”
- 关键词:兴来、遍走
- 注释:这里的“兴来”意味着当情绪高涨时,会情不自禁地采取行动。“遍走百花丛”则形象地描绘了人物在情绪高涨时四处游走的情景。百花丛中的花种类繁多,色彩斑斓,象征着丰富多彩的世界。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情绪高涨时的活泼场景,展现了人物性格中的开朗和热情。同时,这种描述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7. “何当净涤身心垢”
- 关键词:净涤、身心垢
- 注释:这里的“净涤”意味着洗净心灵上的污垢,“身心垢”则指的是身体或心灵的污染。整句话表达了一种向往清洁、纯净的愿望。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人物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以及追求心灵自由和纯净的愿望。这种愿望是许多人所共有的,也是人生追求的一部分。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不被外界的纷扰和诱惑所迷惑。
8. “大士岩前究色空”
- 关键词:大士、岩前
- 注释:在这里,“大士”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智慧。“岩前”则是指山崖前的空地,是进行禅修的地方。这句中的“究色空”指的是探究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哲学理念。
- 赏析:这句诗将人物置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之中,通过“究色空”这一哲学思考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这种思考方式体现了人物对于人生意义和终极真理的探求,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智慧和修养。通过这样的修行,人物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困扰,达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的外貌、举止、生活环境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理想化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其性格和行为的深入剖析,诗歌不仅展现了人物的非凡气质和高尚情怀,还揭示了他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