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食嫦娥染鬓膏,便披玄褐褪银袍。
狡猊乍睹潜三窟,老鹤遥窥避九皋。
昼浴墨池增瑞色,晓行雪地见秋毫。
信知此物非常有,赞咏惟惭句不高。
诗句释义
1 玄兔:这里指的是月亮,因为“玄”常常与黑色、神秘相关联。在古代文学中,月亮有时也被赋予动物的形象,如兔子等,所以这里的“玄兔”可以理解为月亮或其象征。
- 偷食嫦娥染鬓膏:嫦娥是月宫的仙女,她的头发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这可能象征着她的美或者是一种对月亮的崇拜。
- 便披玄褐褪银袍:这里的“玄褐”可能是描述月亮的颜色,而“褪银袍”则形容月光如水,银色光泽。
- 狡猊乍睹潜三窟:狡猾的野兽看到洞穴后会躲藏起来,这里用来形容月亮的光芒虽然美丽但也会让人感到畏惧,如同野兽般令人敬畏。
- 老鹤遥窥避九皋:老鹤在远处观看,避开了某些危险的地方(九皋),这里可能暗示着月亮的高远和不可接近的特性。
- 昼浴墨池增瑞色:在白天,太阳照耀下的墨池(可能代表夜晚)显得更加明亮和吉祥。
- 晓行雪地见秋毫:早晨在雪地上行走,可以看到秋天的鸟毛。这里的“秋毫”是比喻,表示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值得注意和赞美。
- 信知此物非常有,赞咏惟惭句不高:知道这种美好的事物非常难得,因此赞美它,但自己写的句子却显得不够好。
译文
- 月亮偷偷吃了嫦娥染黑的发丝,就披上黑色的外衣褪去银色的华服。
- 狡猾的野兽突然看见月亮躲进了洞穴,而老鹤远远地观察并避开了九皋的危险之地。
- 白天在日光下照映的墨池增添了吉祥的色彩,早晨在雪地上行走时看到了秋日的鸟毛。
- 深知这等美好之物极为难得,因而赞叹不已,然而自己所写的赞美之词却显得不够高妙。
赏析
这首诗以月亮作为主体,通过描绘月亮的各种形象和行为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诗中的月亮既有神秘、美丽的一面,也有让人畏惧、敬畏的一面。诗人通过对月亮的不同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以及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