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花青青半顷畴,蝶蜂何故傍人游。
元都净尽千年恨,老圃清香一味秋。
嫩叶安排青玉案,新茎抽出白芽筹。
咬根惟愿汝知味,百事如今愧未酬。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题目为《和行甫侄咏菜》。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野花青青半顷畴,蝶蜂何故傍人游。

元都净尽千年恨,老圃清香一味秋。

嫩叶安排青玉案,新茎抽出白芽筹。

咬根惟愿汝知味,百事如今愧未酬。

译文:

田野上青青的野花铺满了土地的一半,蝴蝶和蜜蜂为何要在旁边嬉戏?

元朝的京城已经干净整洁了千年的怨恨,这老园子里散发着一股清香,只有秋天的味道。

嫩绿叶子被安排在青玉案上,新长出的茎条如同白芽筹一般。

只希望能知道它们的滋味,但很多事情现在还没有完成。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野花为题,通过描绘野花的生长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野花青青半顷畴”,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田野景象,野花的颜色是青色的,它们生长在广阔的土地上,覆盖了半个田野。这句诗通过对野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

第二句”蝶蜂何故傍人游”,诗人开始关注周围的小动物,他们为什么喜欢在这片田野中游玩?诗人通过提问,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观察力。

第三句”元都净尽千年恨,老圃清香一味秋”,这句诗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元朝的京城已经变得干净整洁,没有历史的遗憾,而老园子里的野花却依然保持着清香,只有秋天的味道。诗人用”元都净尽千年恨”来表达对历史的感慨,用”老圃清香一味秋”来赞美野花的品质。

第四、五、六、七句,诗人分别描述了野花的不同方面:嫩叶被安排在青玉案上,新长出的茎条如同白芽筹一般。这些细节描写使野花更加生动形象,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

最后一句”咬根惟愿汝知味,百事如今愧未酬”,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希望这些野花能够知道它们的滋味,因为它们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然而,他也感到惭愧,因为很多事情现在还没有完成,他需要继续努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