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夜坼婺光起,愁鸿泣尽芦花水。
冢中韩重宁孤栖,鬼声啾啾乞无死。
养血血飞成羽鳞,潜蛟快舞双龙子。
霞文欲聚霜华消,但望怀清台气美。

沈孝廉继母节颂

天桥夜坼婺光起,愁鸿泣尽芦花水。

冢中韩重宁孤栖,鬼声啾啾乞无死。

养血血飞成羽鳞,潜蛟快舞双龙子。

霞文欲聚霜华消,但望怀清台气美。

注释:

  • 天桥夜坼(chè)婺光起,愁鸿泣尽芦花水。
  • 天桥:古代传说中的桥梁,此处借指某种象征性的结构或桥梁。
  • 婺(wù)光:婺水之光芒,婺水为古地名,这里泛指明亮的河流。
  • 愁鸿:形容雁群因思乡之情而悲伤,此处比喻哀伤的鸟群。
  • 泣尽:流泪到干涸。
  • 坟中:坟墓之中,指死者的居所。
  • 韩重:即韩凭夫妇,传说中的男女二仙,故事出自《搜神记》,他们死后化为夫妻,在墓地相守,永不分离。
  • 宁孤栖:宁愿孤独地栖息。
  • 啾啾(jiū):形容声音细小、凄厉。
  • 养血:保养身体,滋养血液的意思。
  • 血飞成羽鳞:血液化作有羽毛和鳞片的生物。
  • 潜蛟:隐藏在水下的蛟龙。
  • 快舞双龙子:快速地舞动着两条龙的形象或象征物。
  • 霞文:指云彩上的花纹,这里可能是指天空中的美丽景色。
  • 霜华:霜花,指霜降时美丽的自然景观。
  • 怀清台:心怀清廉正直的品质或志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动人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传统典故和神话元素,如“韩凭夫妇”、“蛟龙”等,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整首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爱情以及生死哲理的深刻探讨。

诗中“天桥夜坼婺光起”开篇即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天桥在夜晚突然裂开,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场景。这种描写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迁。接着,诗人通过对“愁鸿泣尽芦花水”的描述,展现了一幅雁群在寒风中悲鸣的画面,既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又透露出生命的无常和哀伤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更为抽象的概念,如“冢中韩重宁孤栖”,这里用韩重夫妇化作的鬼魂来形象地表达了对亡魂的怀念和守护之情。同时,“鬼声啾啾乞无死”则通过鬼声的哀求,进一步强化了生与死的主题,表达了一种对生命终结的无奈接受态度。

在诗的尾声,诗人转向了自然景象,“霞文欲聚霜华消”,描绘了日落时分霞光与霜花交织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而“但望怀清台气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保持内心的清明和正直,不被世俗的纷扰所动摇。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生死、爱情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它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观和人生观的重要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