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随骥尾,早承君子知。
同朝笃交义,何殊凤鸣岐。
宁知信素履,世路多艰危。
章公既触阱,钱公亦逢巇。
而我复婴祸,三人各分驰。
虽云居患难,志节同坚持。
谅是松柏性,不畏霜雪欺。
天道乃好还,光辉今若斯。
司制起永叔,典乐咨后夔。
疲驽骖末乘,敢辞筋力衰。
公皆国桢干,允为天子毗。
拔茅误及茹,自揣夫何宜。
喜兹展清宴,深杯安足辞。
久别重欢聚,岂伊人力为。
慷慨发高兴,示我清新诗。
阳春本难和,聊叙衷肠私。

【注解】

郁景章:钱公辅,字希圣。永兴新喻人。熙宁中为翰林学士,以直谏得罪出知河阳。元祐初还朝,拜吏部侍郎,卒赠太子少傅,谥文定。

骥尾: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有“骥之疾也,足无蹶矣”句。

凤鸣岐:语出《易·系辞下》:“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复返,来者犹可待。”

信素履:语出《论语》“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触阱:指钱公辅被贬。

逢巇:指柳公绰为宰相时,因反对和议,遭谗陷罢政。

婴祸:被卷入政治斗争。

分驰:分别奔逃。

居患难:同处患难之中。

志节同坚持:指与三人同患难,坚持节操不屈。

谅:诚然。

松柏性:松柏经霜雪而不凋,比喻坚贞不屈。

天道:上天的意志。

司制:御史台长官。

典乐:礼部尚书兼太常礼仪使。

疲驽:疲惫的马。

国桢干:国家的柱石。

拔茅:语出《论语·颜渊》:“子曰:‘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有斯二者在斯乎!’子曰:‘否,非其鬼而立之,是谓魔。’”茹,通“濡”,沾湿。

自揣:自我反思。

喜兹:高兴之事。

清宴:高雅的宴会。

展:展示。

私:私下里,私下里的意思。

阳春:春天的阳光。本难和,指《阳春白雪》曲调高深难以合拍。

衷肠私:私下的想法。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一〇八六年)冬。诗人当时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在翰林院任校书郎、集贤校理等闲官。钱公辅(希圣)因反对和议而遭贬谪,作者曾作诗相赠,并应请赋《陪钱学士饮郁景章宅有诗见贻次韵》。钱公辅被贬后,宋哲宗欲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力辞;同时,柳永绰亦被逐还田里。于是作者又应诏赋此诗,以抒忧国之志。

首联回忆往事:“忆昔随骥尾,早承君子知。”这两句回忆当年跟随钱公辅的日子,那时他受到君子般的知遇,自己也曾感激涕零,感激不尽。

颔联写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相互扶持,共同进退。“同朝笃交义,何殊凤鸣岐?”这里说他们志同道合,彼此间的关系如同凤凰鸣于岐山那样珍贵。

颈联写钱公辅被贬后的情况。“宁知信素履,世路多艰危。”“信素履”意指他平时的言行举止都是那么的正直、诚实,不曾改变过;但如今却被贬到边远地方,遭遇到了艰难的险恶环境。“宁知信素履,世路多艰危”两句表达了对钱公辅的关心和担忧之情。

接着作者又写了钱公辅被贬后的处境,“章公既触阱,钱公亦逢巇”。“章公”指的是章惇,他在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钱公”则是指钱勰,他在哲宗时期因为支持司马光而被罢免了宰相职务。两人都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处境都十分艰难。然而,两人却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不为外物所动摇。

作者感慨地说道:“而我复婴祸,三人各分驰。”“我”在这里代指自己,意思是说自己也遭到了不幸的命运,与他们三人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里的“三人各分驰”指的是作者、钱公辅和司马光三个人各自遭受不同命运的情况。作者、钱公辅和司马光三人都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们都曾担任过宰相职务。但是后来由于政见分歧等原因,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作者在此表示自己与他们三人都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困扰。

尾联则是对钱公辅的劝勉之意:“虽云居患难,志节同坚持。”虽然现在自己身处困境之中,但是仍然要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气节不变。这里的“志节同坚持”指的是作者与钱公辅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不会因为困难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对朋友的关怀和对事业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