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扆弥缝重老成,那将白发谢时名。
夷夔礼乐兼能典,韩柳文章最善鸣。
冠佩晓辞双凤阙,柴桑晴望五羊城。
黄金宠赐知多少,剩与乡人乐治平。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陈侍郎琏致仕还乡,诗人为之设宴饯行,席间即兴作诗相赠。

首句“丹扆弥缝重老成”中,“丹扆”是皇帝的御座,“弥缝”是修补的意思。《汉书·薛宣传》载,汉宣帝曾说:“我心非不欲安佚,但有烦扰耳。”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弥缝,谓补缀也。”意思是说,天子的御座虽已修补完好,但仍然觉得不够安谧。这里用这个典故,既表明自己为国事操劳,又暗喻朝廷用人不当,致使一些德高望重的大臣如自己一样,虽然尽了力,却仍然被疏远、排斥。因此,他感慨地说,“那将白发谢时名?”这句诗,既是作者对自己命运的感叹,也是对自己功业未竟的遗憾。

第二句“那将白发谢时名”,紧接上句之意,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愤懑。这两句诗,一前一后,形成强烈的对照。一个“弥缝”,不仅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之心,也暗示出他对朝廷的不满;一个“谢时名”,则流露出他对朝廷的失望之情和愤慨之意。

第三、四句“夷夔礼乐兼能典,韩柳文章最善鸣”,“夷”指周代的三公九卿,泛指朝廷大臣;“夔”指舜时的乐官;“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典”是掌管、主管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朝廷上,像夷、夔这样的大臣都能主持礼仪,执掌礼乐;而韩愈、柳宗元这样的文人,则以其擅长的文章而闻名。这两句诗,一方面赞扬朝廷中有像夷、夔这样的大臣主持礼仪、执掌礼乐,另一方面又批评朝廷没有任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文臣。这两句话之间,既有对比又有联系,既表现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意,也表现了作者对人才不能得到充分使用的惋惜。

第五、六句“冠佩晓辞双凤阙,柴桑晴望五羊城”,承上启下,写饯别的场面。“冠佩”指官吏们的服饰,这里借指朝廷官员;“晓辞”指清晨上朝时的奏疏;“双凤阙”指凤凰形的宫阙,这里比喻皇宫;“柴桑”是作者的故乡地名;“五羊城”是广州的古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当朝文武百官都穿着朝服,头戴官帽,向皇宫进献颂词;而作者却只能眺望着家乡的山川景物,心情惆怅不已。这里既表现了作者与朝廷官僚之间的鲜明对比,也反映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

最后两句“黄金宠赐知多少,剩与乡人乐治平”,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黄金”指朝廷的赏赐金帛;“宠赐”指受皇恩;“知多少”是虚词,表示不确定的语气;“剩与”意为多余地赐予;“乡人”指作者的同乡、友人或门生故吏;“乐治平”,意为乐于过安宁的生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朝廷的赏赐金帛有多少呢?多得连多余的赏赐也一并赐予了乡人。这样,朝廷就会因滥赏而贫乏,国家就会因滥赏而混乱,百姓也会因此而受害。所以,只有让朝廷停止滥赏,才能使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陈侍郎琏还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希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愿望。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议论抒情,语言简练流畅,富有节奏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