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崇兰,在彼空谷。
以芬以芳,达于平陆。
达于平陆,大国之香。
薄言掇之,以遗明王。
以遗明王,畴适逢世。
岁月行暮,芬芳将逝。
芬芳爰逝,羌不可留。
忡忡我心,曷维其忧。

注释:

琴操 十一首 其二 猗兰操

泛泛崇兰,在彼空谷。

以芬以芳,达于平陆。

达于平陆,大国之香。

薄言掇之,以遗明王。

以遗明王,畴适逢世。

岁月行暮,芬芳将逝。

芬芳爰逝,羌不可留。

忡忡我心,曷维其忧。

这首诗是《琴操》中的第二篇《猗兰操》,主要讲述了兰花从山谷到平原的旅程,以及它所经历的各种变化和最终的命运。

第一部分“泛泛崇兰,在彼空谷。”描绘了兰花生长在深深的山中,被周围的自然景色包围的景象。这里的“泛泛”形容兰花的生长状态,既自由而又坚韧;“空谷”则暗示了兰花生长的环境,既寂静又孤独。

第二部分“以芬以芳,达于平陆。”描述了兰花从山中来到平原的过程。“以芬以芳”形容兰花的香气扑鼻,美丽动人;“达于平陆”则表达了兰花从山野到达广阔平原的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达于平陆,大国之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如何传遍整个国家。这里的“大国之香”不仅指代了兰花的美丽,也暗示了兰花的香气如何影响和感染人们的心灵。

第四部分“薄言掇之,以遗明王。”描述了兰花被采摘并献给明王的故事。这里的“薄言掇之”表达了兰花的谦逊和低调,而“以遗明王”则表达了兰花对明王的敬意和期望。

第五部分“以遗明王,畴适逢世。”继续描绘了兰花与明王之间的互动。这里的“畴适逢世”表达了兰花如何与明王相互映衬,共同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世界。

第六部分“岁月行暮,芬芳将逝。”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兰花的凋谢。这里的“岁月行暮”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无常;而“芬芳将逝”则表达了兰花生命的短暂和脆弱。

第七部分“芬芳爰逝,羌不可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这里的“芬芳爰逝”形容了兰花的凋谢和消逝;“羌不可留”则表达了人们对于这种美好时光的不舍和惋惜。

第八部分“忡忡我心,曷维其忧。”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忡忡我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兰花命运的忧虑和不安;而“曷维其忧”则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忧虑的根源和意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兰花的生长、采摘和赠送给明王的过程,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美好瞬间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明王的敬仰和期望,以及他希望兰花能够与明王共同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世界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