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钟秀气,故自傲风霜。
晚节甘同固,春葩不共芳。
每烦骚客咏,长得逸人相。
老向轩墀下,栽培讵可忘。
释义:太阳的精华照耀着这些秀气,它们自然地傲视风霜。晚年时甘于像树木一样固守,春天时不与百花争春色。常常烦请诗人为它们咏诗,得以让逸人相赏。我年老体弱,还处在朝廷中,栽培这些菊花难道可以忘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赞美了菊花的清高、坚强和高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日精钟秀气,故自傲风霜。
晚节甘同固,春葩不共芳。
每烦骚客咏,长得逸人相。
老向轩墀下,栽培讵可忘。
释义:太阳的精华照耀着这些秀气,它们自然地傲视风霜。晚年时甘于像树木一样固守,春天时不与百花争春色。常常烦请诗人为它们咏诗,得以让逸人相赏。我年老体弱,还处在朝廷中,栽培这些菊花难道可以忘记。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菊花的七言绝句。此诗前四句赞美了菊花的清高、坚强和高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闻说芳洲上,春来生意多。”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后,芳洲(可能指某个特定的美丽水域或园林)的生机勃勃。"闻说"表明这是通过他人的叙述得知的情况。"春来"意味着随着春季的来临,植物开始生长,显示出旺盛的气息。“生意多”强调了春天给这个区域带来的生命力和繁荣。 2. 译文与注释: - “听说芳洲上,春天来了,这里生机盎然。” - “芳洲”
注释: 1. 何处难忘酒,芭蕉夜雨时。 译文:在何处才能忘怀酒呢?只有在这芭蕉夜雨之时。 2. 垆烟残翠袅,漏水涩铜池。 译文:炉中的余烟缭绕,青翠的烟雾袅袅升起;水银壶里的水滴滴答答,流过铜制的小池子。 3. 窗下抛书倦,樽前得句迟。 译文:我放下书懒得去窗下,只能在樽前吟诗,却迟迟不得佳句。 4. 此时无一盏,灯影独离离。 译文:此刻没有一盏灯,只有灯影独自闪烁着。 赏析:
【注释】: 海东头:海的东面,指隐士隐居之地。海东,即海边。 公孙生好饮:公孙姓人喜欢喝酒。 子产(chǎn)多忧:郑国的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臣。他执政时,为政勤于政事,关心人民疾苦,但因对郑国内乱不能及时制止而忧心忡忡,因此被后世称“子产多忧愁”。 扫石频题句:经常在石头上刻诗作画。 看山独倚楼:独自登上高楼远望青山。 遥知相忆处:远远地知道对方思念我的地方。相忆,相互思念。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同是侍经围,三年语笑违。 - 注释: “侍经围”可能是指古代学者在宫廷中侍奉帝王、讨论经书的场景。“三年”指的是三年的时间,期间虽然共同工作但彼此间话语较少,缺乏交流,显得有些疏远。 - 译文: 我们曾经一同在宫廷中侍奉帝王,共同研究讨论经书,但过去几年我们彼此间的话语越来越少,关系也变得疏远。 2. 病来归梦数,老去故人稀。 - 注释: “病来”意味着身体有疾病
【注释】 1. 分携:离别。2. 明画船:指夕阳映照着的船上,像绘画一样。3. 天末:天的尽头。4. 承家赖汝贤:托付给家庭,依靠你(我)的贤良。5. 阿咸传:指《汉书·终军传》中说:“陆贾曰:‘……使后世得闻先生之言者,皆以无忘天下之至心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6. 步兵诗人:指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字子建,善作诗。7. 喜有阿咸传:意思是说,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把诗歌传给子孙。
【解析】 题干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本诗前两句写自己与故人相隔千里,但彼此情意深长,故人在海上,而我居在幽居,花竹环绕,十分惬意。后两句写朋友来访,主人殷勤相待。客人离去,主人又因酒力不支而醉倒如泥。最后两句点明书多得连屋都装不下了,但书签上却总懒得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
注释: 何处难忘酒,故人天一隅。 昨天夜里我被噩梦吓醒,今天早晨又喜获佳音。 楚水孤烟外,吴霜落木初。 此刻无一盏美酒,怎能解我心中的愁苦?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诗人在梦中惊惧地发现,昨夜与朋友饮酒作乐,今早醒来却只收到了一封书信,心中无比惆怅。他想起了楚水和吴霜,那遥远的故乡,那孤烟冷月的景象,不禁让人心如刀绞。他多么想再与友人举杯畅饮,共话桑麻,然而此时却只能独酌无朋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五 石屋晴澜。 幽居邻石屋,碧水涨晴澜。【注释】石屋:指隐士隐居之地,这里借指作者的住所或住处。邻:临近。碧水:清澈见底的湖水。涨:水满,溢出,泛指水势盛大。晴澜:晴朗时的波浪。这句意思是说,诗人住在靠近石屋的地方,看到碧绿的清波在晴天中涌动。 净蹙縠纹细,清同练影寒。【注释】縠纹:绉褶纹样。同:相同,一样。练:白色的丝织品。这句意思是说,湖面的皱褶纹样十分清楚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二 竹坞云林 修竹藏深坞,白云生远林。 雨晴添暖翠,月澹度秋阴。 野老频携客,幽人独鼓琴。 何时来扫石,相对一开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胡学士山居的生活和环境。首句“修竹藏深坞”写竹林掩映在深深的谷坞之中;第二句“白云生远林”写远处的树林中飘浮着洁白的白云。第三句“雨晴添暖翠”,描述雨后晴朗时增添的绿色生机;第四句“月澹度秋阴”,描写月光淡雅,照亮了秋天的阴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人思想情感。本题中“扁舟”即小船。首联写自己乘船游览鉴湖的情景;颔联描写画中的景色;颈联描写游船在湖面上行驶的景象;尾联抒发了作者晚年依然豪放不羁的情感。 【答案】 译文:我过去听说镜湖很美,今天却要看它的画面(图)。百里晴空映衬着镜湖的美,无数峰峦秀丽地簇拥着镜湖。荷花盛开,明月高照
【注释】 柴桑:指陶渊明的故乡。柴桑里:即陶潜故里。 稚子:年幼的儿子。 幽花:幽静的野花。 秋山:深秋的山色。 餐英:采野菜。 策杖:拄着拐杖。 不将车:不要乘车。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七绝,作者借对陶渊明田园生活的赞美,寄托自己的情怀。诗人通过描写陶渊明与孩子们在一起采菊的情景,来表现他对陶渊明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以及他那种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性格的向往。 首句“昔日柴桑里”
代菊答五首 其四 有酒不畅饮,人生能几何。 既无篯老术,空羡菊潭波。 岁久荆榛杂,山空樵牧过。 黄精同服饵,亦足愈寒疴。 诗句注释 1. “有酒不畅饮”:指诗人无法畅饮美酒,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心境的不如意。 2. “人生能几何”: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无常的感慨,暗示人生如同过眼云烟。 3. “既无篯老术”:篯老术指的是传说中的长寿术,诗人表示自己没有这样的技术,因此感到人生的无奈。
【注释】 洞庭:即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 草木:指湖边的树木和花草。 逐客:被朝廷流放的人。 伤秋:伤怀秋意。 向夕餐:傍晚时分进食。 凄凄霜未降:凄凄的寒霜还没有降落。 厌厌露先漙:厌厌的露水已经凝结。 泽畔行吟处:在湖边行走吟咏之处。 衣袂:衣服袖子。 【赏析】 首句“洞庭风力劲”点出诗人所在地点,为全诗定基调。次句“草木半摧残”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诗人心情。三、四句“逐客伤秋尽
【注释】: 托根:托附于草木。广砌:宽大的台阶或石阶。毓秀:孕育才能。离披:零散、稀疏,比喻衰败。 赏析: 菊花在百花落尽之后,独自开放,它不嫌自己开得晚,而是因为有了开花的条件才敢开的。它生长在高大宽敞的花台旁,因为花台宽敞,所以它比那些篱笆旁的菊花长得更高更茂密。菊花害怕严霜,担心被霜冻死,所以需要细雨来滋养。寒冬腊月的时候,不需要剪除枯黄的枝叶,因为这样会损伤它的生机。菊花不畏严寒
诗句释义: 1. 试问阶前菊:询问那些在台阶前的菊花。 2. 湘潭秋已残:指秋季的景色已经变得凄凉。 3. 灵均去不返:屈原的名字,这里代指诗人自己,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伤。 4. 骚客竟谁餐:意指诗人自己作为骚客(诗人),现在无人可以分享他的感受与经历。 5. 花老青山暮:描述了山中的菊花因为季节更迭而逐渐凋零的景象。 6. 丛疏白露漙:形容花朵稀疏,露水凝聚在花瓣上。 7. 传芭还代舞
【注释】: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的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描写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 试问阶前菊,南阳近若何? 这首诗是杜甫在长安的寓所写的一首五言诗,描写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花开金布地,叶落翠浮波。" 花开金布地,叶落翠浮波。 "花开金布地,叶落翠浮波" "花开金布地" "花开金布地" 花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