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梁王最好文,别馆多招作赋群。
授简花时进枚叟,含毫雪夜台邹君。
竹下从游聊戏水,柳边抽思总凌云。
一旦荣名安在哉,后来特数邺中才。
魏陵西望空陈迹,漳水东流可重回。
使君本出文正裔,绳祖常怀忧世志。
慷慨欲勒燕然勋,深湛岂尚雕虫技。
武林桃李半在门,会稽竹箭皆搜致。
移藩遥指伊涧瀍,停骖访我吴趋市。
闭关栖病谢通宾,伏枕题诗赠远人。
君不见菟园铜雀尽萧条,藻缋雄图共寂寥。
相如倦作游梁客,定自衔恩入汉朝。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范学宪将去河州藩镇任官,诗人在《梁园行送范学宪移官河藩》中以“梁王最好文”为题,表达对范学宪的祝贺之意,并希望他将来能够名垂青史。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送别的情景;中间六句写赠别的内容;后两句写诗人对范学宪的祝愿。

【答案】

译文:昔日梁王最喜欢文章,他在梁园中招纳了许多文人墨客作赋。授简花时进枚叟,含毫雪夜台邹君。竹下从游聊戏水

,柳边抽思总凌云。一旦荣名安在哉,后来特数邺中才。魏陵西望空陈迹,漳水东流可重回。使君本出文正裔,绳祖常怀忧世志。慷慨

欲勒燕然勋,深湛岂尚雕虫技。武林桃李半在门,会稽竹箭皆搜致。移藩遥指伊涧瀍,停骖访我吴趋市。闭关栖病谢通宾,伏枕题诗赠远人。君不

见兔园铜雀尽萧条,藻缋雄图共寂寥。相如倦作游梁客,定自衔恩入汉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梁王最好文”为题,表达了对范学宪的祝贺之意,同时希望他将来能够名垂青史。全诗共八句,前三句

写送别的情景,中间六句写赠别的内容,后两句写诗人对范学宪的祝愿。

第一句“昔日梁王最好文”,交代了送别的对象及背景。“梁王”,泛指梁园主人;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之园,位于今河南洛阳附近,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枚乘等人聚集的地方。这里代称范学宪。

第二句“别馆多招作赋群”。“别馆”,即范学宪的住所;“作赋群”,即聚集在一起作赋的人。这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送别时的情况。“别馆多招作赋群”,说明范学宪的住所里常常有文人雅士聚会作赋,表现出他的才华横溢。

第三句“授简花时进枚叟”。“授简”,即赠送简策,表示敬意;“花时”,春季时节;“枚叟”,指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这两句描写了范学宪作赋的情景。在这里,诗人通过“授简”、“花时”等词语,巧妙地将范学宪与历史上著名的辞赋家枚乘联系起来,赞美了范学宪的才情。

第四句“含毫雪夜台邹君”。“含毫”,即执笔;“雪夜”,比喻清高;“台邹君”,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贤人邹忌。这两句描写了范学宪作赋时的清高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敬仰之情。

第五至第八句“竹下从游聊戏水”,“柳边抽思总凌云”,“移藩遥指伊涧瀍”,“停骖访我吴趋市”,“闭关栖病谢通宾”,“伏枕题诗赠远人”。这六句描绘了诗人送别范学宪时的情景。在这六句诗中,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送别时的场景和情感。

第九句“君不见菟园铜雀尽萧条”,点明主题,指出历史上的铜雀台已经不复存在,而诗人却依然健在,感叹时光荏苒、世事变迁。

第十句“藻缋雄图共寂寥”。这句用南朝宋画家张僧繇画壁画的故事,形容范学宪的文采风流已成过眼云烟,徒留遗篇而已。

第十一句“相如倦作游梁客”。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门上客。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暗示范学宪虽才高八斗,但仕途不顺,终成闲散之人。

第十二句“定自衔恩入汉朝”。这句话表明了范学宪对汉室的忠诚之心。虽然身处异地,但他心中始终怀念着汉朝,渴望能有机会报答朝廷的恩德。

第十三句“慷慨欲勒燕然勋”,意谓范学宪胸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燕然,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勒铭,刻石记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期望和祝愿。

第十四句“深湛岂尚雕虫技”,意为范学宪不应沉迷于雕虫小技,而应该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这里批评了范学宪不能摆脱世俗功利思想的错误做法和狭隘眼光。

第十五句“武林桃李半在门”,用“武林”指代杭州(当时称为武林),“桃李”比喻人才。意思是说,杭州城中到处都有他的门生弟子。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的盛况以及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

第十六句“会稽竹箭皆搜致”,用“会稽”指代绍兴(当时称为会稽),“竹箭”比喻人才。意思是说,绍兴城中到处都有他的门生弟子。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的盛况以及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

第十七句“移藩遥指伊涧瀍”,用伊涧瀍代指范学宪将要前往的河州地区(伊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即将赴任的祝福和期待。

第十八句“停骖访我吴趋市”,用吴趋市代指苏州(当时称为吴郡),诗人停车下来拜访自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范学宪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

第十九句“闭关栖病谢通宾”,用“闭关”指闭门不出,隐居乡间或山林;“通宾”即宾客。这里指范学宪闭门休养,不再与外界往来。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因年老体弱而闭门养病,不再与外界来往的情境。

第二十句“伏枕题诗赠远人”,用“伏枕”指躺卧不起;“远人”指远方来的朋友或客人。这里指诗人为远离故乡的范学宪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二十一句“君不见兔园铜雀尽萧条”,引用了曹操曾建造铜雀台的历史故事,用以比喻范学宪的故居已经破败不堪,成为废墟,也暗示了诗人对故友离世的悲痛之情。

第二十二句“藻缋雄图共寂寥”,再次提及范学宪的文采风流已成为过去,徒留遗篇而已。这里的“藻绩”指华丽的文辞和雄健的构思。

第二十三句“相如倦作游梁客”,借用战国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曾经在梁孝王门上客的身份来比喻范学宪的境遇,暗示范学宪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无法施展才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落魄生活。

第二十四句“定自衔恩入汉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期望和祝愿。诗人希望范学宪能够铭记恩情,回到中原地区,为朝廷效力。

第二十五句“慷慨欲勒燕然勋”,意谓范学宪胸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伟业。燕然,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勒铭,刻石记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期望和祝愿。

第二十六句“深湛岂尚雕虫技”,意为范学宪不应沉迷于雕虫小技,而应该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这里批评了范学宪不能摆脱世俗功利思想的错误做法和狭隘眼光。

第二十七句“武林桃李半在门”,用“武林”指代杭州(当时称为武林),“桃李”比喻人才。意思是说,杭州城中到处都有他的门生弟子。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的盛况以及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

第二十八句“会稽竹箭皆搜致”,用“会稽”指代绍兴(当时称为会稽),“竹箭”比喻人才。意思是说,绍兴城中到处都有他的门生弟子。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的盛况以及他对人才的爱惜之情。

第二十九句“移藩遥指伊涧瀍”,用伊涧瀍代指范学宪将要前往的河州地区(伊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范学宪即将赴任的祝福和期待。

第三十句“停骖访我吴趋市”,用吴趋市代指苏州(当时称为吴郡),诗人停车下来拜访自己。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范学宪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范学宪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

第三十一句“闭关栖病谢通宾”,用“闭关”指闭门不出,隐居乡间或山林;“通宾”意即闭门不出,不与外界往来。这两句写出了范学宪因年老体弱而闭门养病,不再与外界来往的情境。

第三十二句“伏枕题诗赠远人”,诗人为告别而去的范学宪吟诵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第三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