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去北来年屡换,侧望长安倚增叹。
五云还诏入金门,八月乘槎渡银汉。
银汉迢遥秋夜长,玉河清浅映明光。
却看济济夔龙会,争羡双双鸿雁翔。
【注释】
南去北来:从南方到北方。
倚增叹:徒然地叹息。
五云还诏:指皇帝下诏书。
入金门:皇帝召见大臣,进入皇宫大门。
乘槎渡银汉:传说天河上有仙槎,有人乘之渡河。
银汉迢遥:银河很遥远。
玉河清浅:银河在秋天显得特别清澈、浅淡。
济济:很多。
夔龙会:指朝廷中人才荟萃。
鸿雁翔:指大雁飞翔。
【赏析】
此诗写诗人被召赴长安的得意与喜悦之情。
首联“早朝献仪曹家兄”,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早朝是上朝的时间,献仪曹家兄指作者向朝廷上呈自己写的奏疏。据《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仪曹集》二十卷,可见作者所献者为奏疏。
“南去北来年屡换”二句写南北奔波之劳苦。诗人自注云:“余三十二岁,始从父官于江外。后累迁至淮南节度掌书记。时年四十,始入长安。”他一生奔波南北,历尽艰辛,但终于获得朝廷重用,所以心情十分高兴。“侧望”“倚增叹”三字,道出了诗人的心境。
颔联两句,写得到重用的高兴之情及渴望入仕的心情。“五云还诏入金门”,是说自己得到皇帝的诏书,要入京做官了。《汉书·张良传》:“留顾谓曰:‘汉中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已定矣。即天子之位,而君侯功第一。’良曰:‘怀王与我约,先取关中,遇良足下。今不幸背之,愿借子计以报汉。’汉王乃与良成约,归而图之。”此处“五云还诏”暗用《汉书》事典,说明自己将得重用,入仕做官,这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八月乘槎渡银汉”二句,是说自己将要乘槎渡过天河,到天上去做官了。“乘槎”语出《列子·汤问》:“屈原至于河滨,闻天语曰:‘吾与子神游太虚,惊骇之余,若存若亡。’……帝告屈原曰:‘帝令造父畜鸡,重千金之卵。破之,内太一之象以为六符,乘日与俱归,予汝登天入月,乘风御气,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忽临睨夫旧乡,与飞鸟齐翼,与人类无异。’帝言少顷,不见,复返太一,不知所终。”《史记·秦始皇本纪》亦有类似的记载。“乘槎渡银汉”是说乘着槎船过天河,到天上去做官了。这当然是极其荣耀的事情。
以上二句,是说自己将得重用的高兴之情及渴望入仕的心情。“银汉迢遥秋夜长”,“银汉”即银河,天河遥远而又漫长,秋夜更是难以打发。这两句是说,自己即将入仕,前途远大,而秋夜又是如此漫长难熬,不由得发出“倚增叹”的感慨。
颈联两句,写自己入仕后的心情。“却看济济夔龙会”,是自己进入朝廷之后,看到朝廷中人才汇聚,济济一堂;“争羡双双鸿雁翔”,是自己进入朝廷之后,看到大雁飞翔,自由自在。这两句是说自己既庆幸自己能入仕,又羡慕大雁能自由飞翔,因为自己虽入仕,却是身不由己。
尾联两句,是说自己对朝廷入仕的态度。“济济”二字承前启后,既是说自己进入朝廷以后的情况,也是对前面“入金门”、“乘槎渡银汉”等入仕之事的总结,表明自己虽入仕,但并非完全心服口服,仍有所顾虑。“争羡双双鸿雁翔”二句,既是说自己对朝廷入仕态度的流露,也是对自己入仕后情况的描写。“争羡”二字写出了自己入仕后的处境与心情。
全诗以咏史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入仕后的心声以及自己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