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分银箭夜,雁度玉关秋。
随阳向兰畤,依暖背芦洲。
芦洲兰畤总堪栖,雾里霜前阵不迷。
避缴空闻来塞北,传书几见下辽西。
西去南来鸣噭噭,顾侣携群更多少。
也思映月集通宵,也怕因风失清晓。
风飘析羽遂分行,不及回翔在故乡。
一枝自合同荆树,万里徒嗟愧稻粱。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古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

本题共八句,依次是:虬分银箭夜,雁度玉关秋。随阳向兰畤,依暖背芦洲。雾里霜前阵不迷。避缴空闻来塞北。传书几见下辽西。西去南来鸣噭噭,顾侣携群更多少。也思映月集通宵,也怕因风失清晓。风飘析羽遂分行。不及回翔在故乡。一枝自合同荆树。万里徒嗟愧稻粱。(1)“虬”:指苍鹰。“银箭”:比喻流星。“玉关”:泛指边关。“秋”:秋天。这句的意思是苍鹰飞过,流星划过长天,秋天的夜晚,飞鸟向南向北地飞去。

(2)“随阳”:顺随太阳。“向兰畤”:指飞鸟栖息之地。“依暖”:指靠温暖的地方。“背芦洲”:指远离寒冷的地方。两句意思是太阳下山后,飞鸟顺随太阳,飞往南方温暖的地带,而离开寒冷的北方地带。

(3)“芦洲兰畤总堪栖”:形容芦洲和兰畤都是鸟儿喜欢栖息的地方。“雾里霜前”:指天气寒冷,霜雪交加的时候。“阵不迷”:不会迷失方向。两句的意思是:雾中,寒霜中,鸟儿们依然不会迷失方向。

(4)“避缴”:躲避捕捉。“传书”:指传递书信。“几见下辽西”:指书信被送到了辽西。两句意思是:躲避捕捉和传递书信,多少次飞到辽西?

(5)“西去南来呜噭噭”:指从西到南,从东到北,不停地叫着。“顾侣”:指回头看看同伴。“携群”:指带着同伴。“更”:更加。两句意思是:向西而去、向南而来的鸟儿不断地叫着,回头看看同伴,带着同伴一起飞行。

(6)“也思映月集通宵”:指思念月光照亮自己飞翔的夜空。“也怕因风失清晓”:指害怕因为风大而迷失方向。两句意思是:也思念着月亮照亮夜空,直到天亮;也害怕因为大风迷失方向,无法到达目的地。

(7)“风飘”:指被风吹动。“析羽”:指羽毛分离。“遂分行”:指分开飞走。两句意思是:在风中飘散的羽毛纷纷分开,飞向四面八方。

(8)“不及”:不能及,赶不上。“回翔”:回旋飞翔。“故乡”:家乡、故土。两句意思是:不能赶得上回到家乡的那一天了。

(9)“一枝”:指一根枝条。“合同”,同根而生的意思。“荆树”:荆条,是一种灌木,叶子可编筐、制刷子等。两句意思是:一根枝条就像荆条一样,生长在同一棵桑树上。

(10)“万里”:指万里之遥。“徒嗟愧稻粱”:徒然感到惭愧,因为没有像那些庄稼人那样吃粗粮。两句意思是:只能徒然感到惭愧,因为我们没有像那些庄稼人那样吃粗粮啊!

【答案】

(1)(2)苍鹰飞过,流星划过长天,秋天的夜晚,飞鸟向南向北地飞去(苍鹰飞过,流星划过长天,秋天的夜晚,飞鸟向南或向北地飞去)。

(3)顺着太阳,飞往南方温暖的地带,而离开寒冷的北方地带(顺着太阳,飞往南方或北方的地带,而离开寒冷的北方地带)。

(4)雾中,寒霜中,鸟儿们依然不会迷失方向(雾中,寒霜中,鸟儿们依然不会迷失方向)。

(5)从西到南,从东到北,不停地叫着(从西到南,从东到北)。

(6)也思念着月亮照亮夜空,直到天亮;也害怕因为风大而迷失方向,无法到达目的地(也思念着月亮,直到天亮;也害怕因为大风迷失方向)。

(7)在风中飘散的羽毛纷纷分开,飞向四面八方(在风中飘散的羽毛纷纷分开)。

(8)不能赶得上回到家乡的那一天了(不能赶得上回到家乡的那一刻)。

(9)一根枝条就像荆条一样,生长在同一棵桑树上(一根枝条就像荆条一样,生长在同一棵桑树上)。

(10)只能徒然感到惭愧,因为我们没有像那些庄稼人那样吃粗粮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