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身本无仁,报怨宁有德。
匹妇袭不忘,何况武夫力。
矢勿共戴天,安肯同中国。
先王以民成,乃谨调人职。
书之未可训,推刃岂遑息。
春秋大九世,卧薪甘胆食。
《议狱诗 其二十二》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当时司法审判和法律制度的看法。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宽身本无仁:意指一个人若没有仁慈之心,即使身体上得到宽恕,内心也不会有真正的悔改与善良。“宽身”意味着宽恕某人的身体或生命,“仁”则指仁慈、善良。这句话反映了皇甫汸对道德修养的强调,认为仅仅通过宽容来赦免他人是不足够的,内心应当有真正的悔改。
报怨宁有德:意指报复怨恨的人是不会得到美德的。这一句指出,在处理恩怨问题时,如果仅仅是出于个人报复而进行惩罚,那么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带来正义,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这里强调了公正和道德的重要性。
匹妇袭不忘:意指即使是普通妇人也不会轻易忘记仇恨,这反映了复仇心理的普遍存在。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报复情绪,以及人们对于被伤害后的心理反应。
何况武夫力:意指更何况那些拥有武力的武夫。在这里,皇甫汸通过比较普通妇人的记仇心理与武夫的武力行为,进一步突出了复仇行为的严重性。
矢勿共戴天:意指箭矢不可共戴天空,比喻同仇敌忾,共同战斗。这句话体现了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的精神。
安肯同中国:意指怎么会愿意与我们的国家一起作战呢?这里的“中国”可能指的是敌对国家。这句话反映了皇甫汸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立场,即不应与敌对势力勾结。
先王以民成:意指古代君王是通过民众的力量来完成国家的治理和建设的。这一句强调了民众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君王对于人民的重视。
乃谨调人职:意指谨慎地调整和管理人的职责。这句话表明了皇甫汸对于社会治理的高度重视,认为只有合理地分配职责,才能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书之未可训:意指这些记录并非可以直接作为教育材料。这句话反映了皇甫汸对于历史记录的态度,认为历史记录应该保持客观性和真实性,不应被简单地用作教化的工具。
推刃岂遑息:意指在冲突中无暇顾及休息。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紧迫,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冲突。
春秋大九世:意指春秋时代延续了近百年的时间。这里的“春秋”可能指的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或周期。这句话表达了历史的漫长和变迁的不易。
卧薪甘胆食:意指为了铭记教训,常常卧薪尝胆。这里的“甘胆”意味着忍受痛苦的决心,而“卧薪尝胆”则是一种形容刻苦自励、不忘国耻的行为。这句话传达了坚持自强不息、不忘过去屈辱的情感和决心。
皇甫汸的《议狱诗 其二十二》不仅仅是对司法制度的批评,更是对整个社会秩序和文化传统的反思。通过对这些诗句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它们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